央视网消息 “全线2525根桩基共缩短长度20000多米,减少碳排放2.8吨……”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中,来自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范佳佳介绍了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的“降碳”故事。
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的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是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梁,由于其穿越了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外加沿途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建设和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建设者们运用创新的“分布式桩基后压浆工艺”来缩短桩基长度,使单根桩基长度缩短25米,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的效果,实现“一举三得”。
所谓“分布式桩基后压浆工艺”,就是在传统桩基施工完成后,通过智能压浆设备把浆液分层压入到桩基底部与桩基侧面,填充桩基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缝隙。这样,浆液凝固后便会在桩基周围形成大小不一的“爪子”,牢牢“抓住”周围的土体,大大增强桩基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缩短桩基长度的目的,有效促进了节能降碳。
据介绍,目前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已完成全部桩基施工,全线2525根桩基共缩短长度20000多米,节省造价8000万元,减少碳排放2.8吨,用科技创新为“黄河桥”打下了“绿色基”。(记者 郑嘉豪 报道员 方青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