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可以通过婚介机构觅得良人,但在“红娘”花式“洗脑”下,花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后,却发现自己只是陷入了“甜蜜的陷阱”……
花了15万元,竟是一场空!
36岁的周女士被“钻石婚恋”官网“专做中国高端婚恋服务”的宣传所吸引,但没想到,“花了15万元,竟是一场空!”
周女士是一名离异女性,顾问给了她一大堆“离异女会员顺利找到结婚对象”的案例,并称“钻石婚恋”的会员准入门槛很高,尤其对男会员学历、财力等个人信息审核严格。此外,对方还承诺,只要签约付费,就马上推荐合适的男方,合同期结束也继续服务,“直到你满意!”
犹豫再三后,周女士决定为“爱”付费。
“钻石婚恋”服务费最低15万元,最后对方松口降到10万元,并在合同上约定:服务期限6个月,引荐人选6位。但周女士却发现,实际情况与签合同时所说的完全不一样。第一位相亲对象真人与照片完全不符,后几位更是敷衍了事,每次在婚介所都是没聊几句就走了,就此没有了下文。而当周女士想了解相亲对象的基本情况时,“红娘”却以保护男方隐私为由一口拒绝。
周女士多次向“红娘”提及“相亲对象‘不符约定’”,但对方却称这是因为周女士“择偶观狭窄,不会聊天,留不住人”。与此同时,“红娘”还在不断怂恿周女士升级会员套餐:付费越多,服务越好,相亲对象的质量也能更高,如果资金不够,还能分期付款,“很多人都是升级会员后找到了结婚对象。”
意识到不对劲的周女士向婚介机构要求退款,对方拒绝,并说只要升级套餐,保证成功。出于对婚姻的渴望,周女士咬牙“加码”了5万元。但最终,对方只给她安排了一位男士见面,后面再无任何推荐。
在采访中,周女士哽咽:她离异后独自抚养孩子,经济上原本就捉襟见肘,眼下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钻石婚恋”收费依据是什么?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该婚介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团队不乏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红娘等“专业人士”,可以为会员婚恋之路“保驾护航”,“我们会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不同服务,收费也不尽相同。”
防不胜防
如何避坑
在采访中,不少相亲族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付了钱后,婚介机构却无法按照承诺提供服务。
作为消费者,如何避免掉进婚介机构的“深坑”?对此,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贾欣彦律师提醒:
选择正规机构:消费者在选择婚介机构时,要对机构多进行考察,查看合同内容是否具体、规范。
谨慎缴纳费用: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先付一部分费用,待中介推荐了符合条件的相亲对象并告知了基本信息后,再付剩下的费用等。
保持理性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宣传或承诺,可以把具体的择偶要求写进合同中。
拒绝劣质服务:消费者可以要求中介提供相亲对象的基本信息,如果中介不提供,消费者可拒绝约见。这样,此次推荐就不能算作中介履行了推荐义务。如果约见后发现相亲对象信息有假或不符合择偶标准的,要尽快通过书面方式(微信、反馈表等形式)向中介提出异议。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警惕不法分子:提高警惕性,防止被不法分子坑骗。
不少消费者反映婚介机构 “套路深”,一番洗脑式的推销就令消费者冲动掏了钱。由于对婚恋服务的满意度难以界定,“相亲”“牵线”等流程又难有统一标准,消费者权益时常受损。记者获悉,近日,市民政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网信和通管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上海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点击查看)。
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的梅颖达表示,《合规指引》内含包括“机构成立注册”“征婚者信息核验”“个人信息保护”“收费管理”“设置冷静期”以及其他多项服务规范指引,为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诚信度、专业化提供了参照依据和对标尺度。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置3-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度,即在3至7天冷静期内,实体婚介机构门店一般不开展服务,征婚者有权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征婚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
不少法律人士指出,上海市出台的这一婚介服务行业合规指引,既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婚介服务市场的严格监管,也展现了其对推动婚介服务产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决心。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