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2024-05-29 04:55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立伟(湖南广播电视台二级文学编辑)

  前不久,四集广播剧《禾下乘凉梦》陆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播出。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

  作品分为“发现稻种”“磨难坚持”“突破难关”“圆梦成功”四集,串联起袁隆平从幼年、青年到老年的人生经历以及科研突破的几个重要节点,表现袁隆平追寻理想的过程。袁隆平的科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禾下乘凉梦》选取袁隆平重要科研突破的发生地为故事背景: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在他的家乡江西省德安县,参与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的建设研究;在海南把研究成果开放共享,使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还逐渐推广到海外,造福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袁隆平用实际行动让研究深深扎根土地,将成果转化为一粒粒香甜饱满的粮食。创作者抓住人物这种勇攀高峰、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精神特质,将其转化成感人质朴的故事。

  袁隆平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科学家。《禾下乘凉梦》带我们走入这位为人熟知的科学家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他是一个有快乐童年的孩子,一个被母亲的爱包围的儿子,也是被妻子关怀支持的丈夫。“人就像种子,你要做一粒好种子。”年少时,餐桌旁,母亲简单的话语给袁隆平心中种下求知奋进的种子,为他后来下定决心让粮食增产、让百姓吃饱饭埋下伏笔。剧中还塑造了邓则的科学家妻子形象。她不仅在袁隆平面临科研挫折和外界质疑时,给予坚定的情感支持,帮他渡过难关,还积极参与到袁隆平的科研工作中。比如,她在农技站图书室查资料,帮袁隆平收集有关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文献,为他的研究提供宝贵信息。家人的支持激励为袁隆平提供强大动力,使他走上了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最终取得研究重大突破。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让科学家的形象更饱满鲜活、真实立体。

  袁隆平这个人物的声音和形象长期以来在各类视听作品中高频次出现,为人熟知。而本剧所有旁白均采用袁隆平第一人称口述,加上袁隆平作为主角在剧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比重,要在没有影像辅助的情况下,让听众仅凭听觉就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在大脑中建构出想象的画面,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主创团队在反复研究袁隆平的音像资料后,捕捉到袁隆平声音厚重中微微沙哑,带浓厚湖南口音的特点,并据此在全国展开漫长的寻找、筛选、试音,最终挑选出了音色相似的声音。该演员通过收看收听大量关于袁隆平的影音资料,认真学习模仿塑造,加上录音技术的反复调整磨合,最终呈现出一种声音上的“神似”。本剧播出后,不少听众特意留言表达对作品声音塑造的肯定。根据剧情中展现袁隆平在全国各地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本剧还以具有地域风情的音效和地方音乐渲染不同地方的场景,用生活化的表达、口语化的台词,让听众跟着剧情迅速实现“场景沉浸”,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仿佛穿越时空和地域的界限,共同经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袁老同悲喜、共奋进。

  粮食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禾下乘凉梦》既是向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深切致敬,也是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安全的时代课题的热切回应。正如本剧结尾部分袁隆平角色独白中所说,“收获是金黄的,喜悦是金黄的,我那禾下乘凉、杂交稻覆盖全球的梦想,在新时代金灿灿的稻田里面正馥郁飘香……”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9日 15版)

[责任编辑: 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