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又带火了一个地方
“五一”假期之后
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的
迷你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带着来自北疆的
草原、雪山、旷野、森林
震颤了无数打工人的心灵
让新疆再度成为网友心目中的
旅游热门目的地
镜头之下的
山川、天空、湖泊、羊群
将阿勒泰地区
广袤、恢弘、壮丽的自然风光
原汁原味地
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该剧豆瓣评分
稳居今年国产剧第一名
除了节奏缓慢且质朴有趣的剧情
有网友称之为
#我的阿勒泰赛博吸氧剧#
#我的阿勒泰 新疆宣传片#
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有网友留言表示
“阿勒泰唯一美中不足的
是没有我吧”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
取景地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巴河县
吸引了全国多地游客前去打卡
剧中张凤侠的扮演者马伊琍感叹
“在阿勒泰的两个月
像做了一场美梦
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可以远离尘嚣
去那边做梦”
拍摄期间,她也忍不住
在社交平台频频分享美景
网友们纷纷表示
刷完剧
线下打卡一定要安排上
还有动作快的网友
《我的阿勒泰》
带火新疆旅游
阿勒泰位于新疆北部
旅游资源丰富
有着“千里画廊”“中国雪都”
“中国休闲避暑之都”等美誉
随着《我的阿勒泰》的热播
取景地新疆阿勒泰地区
布尔津县、哈巴河县
更是吸引了全国多地游客前来打卡
“想去阿勒泰的心已到达顶峰”
“上班暂停,有事去趟阿勒泰”
阿勒泰满足了人们
对诗和远方的所有幻想
布尔津县的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原本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我的阿勒泰》的播出更是带飞了当地旅游。
文旅局长回应:
没想到会那么火
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
暑期出游高峰期
阿勒泰能否像淄博或哈尔滨那样爆火
阿勒泰地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局长德丽达·那比
持谨慎乐观态度
德丽达·那比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称,相对于往年,客流量肯定会有所增长,但由于从内地前往阿勒泰的大交通费用较高,游客的考量往往会更多。
德丽达·那比表示,《我的阿勒泰》剧组来此取景拍摄时,他们预测这部剧会火,但没想到会那么火。阿勒泰当地将结合影视剧推出新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游览剧中的各个景点,如张凤侠小卖部、最孤独的树、夏牧场等,当地已经着手恢复水电供应、修整道路。
作家眼中的电视剧和原著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新疆著名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电视剧,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并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首映,收获广泛好评。
《我的阿勒泰》赋予了电视剧以电影质感的画面,还原了真实美丽的北疆风光,让观众置身于一场栩栩如生的光影盛宴之中,也让阿勒泰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有了清晰的影像轮廓,似乎也让业界看到了影视改编的一条新路径,包括女性散文影视化改编的新可能。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被称为“学者型作家”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万燕教授,以她的独特视角来分析这部影视剧作品和李娟的文字特点。
观众找到了强烈的代入感
Q 新闻晨报·周到:最近,央视和爱奇艺首播的《我的阿勒泰》成为热播剧,你有没有看过这部剧?
A 万燕:看过。我喜欢看电影,平时没时间追电视剧,总是在播出之后找时间补看,这个剧是一天看完的。
Q 新闻晨报·周到:在你看来,这部剧能够打动许多观众的原因是什么?
A 万燕:《我的阿勒泰》能打动许多观众,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想象的新疆遥远空间找到了强烈的代入感——渴望逃离沉重压抑的日常内卷生活,暂时陶醉于比较干净简单的牧场生活。
《我的阿勒泰》剧照
其实,真实牧场生活的艰辛远远超过大众的承受底线。牧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老庄的自然之道完全不是一回事,“逃离”不是根本。
“生活”主题是该剧的一个诱惑,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痛苦,例如恶劣的生存、偏见、爱情、纠结乃至仇杀,在剧中这个偏远的地方都解决了。“我的”阿勒泰成为每一个“能够代入的我的”世外桃源。
《我的阿勒泰》剧照
电影视听语言正进入电视剧
Q 新闻晨报·周到:《我的阿勒泰》仅有8集,有人称其为迷你剧,总时长约360分钟,运用的却几乎是电影级别的视听语言,这算不算是一部精品短剧?
A 万燕:《我的阿勒泰》属于微型剧,但不知道是否会像欧美剧那样开拍第一季和第二季。在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的讨论里,如何克服加速时代的时间危机,是叙事者和大众之间面临的一道深渊。《我的阿勒泰》作为叙事者,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大众看见了自己曾经忽略的生活或者虚构生活,短期内是成功的;但是欧美剧在这方面已经走得很远,他们一般五六集就能完成很好的人物和剧情。例如哈利.布拉德比尔导演的英剧《伦敦生活第一季》和《伦敦生活第二季》。再如尼克·墨菲导演的剧集《敌友难辨》等等。
未来中国,电影视听语言进入电视剧,已然是趋势,王家卫导演的《繁花》是先例。
在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我的阿勒泰》,该剧共有8集
她的文字具有和宇宙共鸣的个人性
Q 新闻晨报·周到:剧版《我的阿勒泰》主创团队在保留原著质感的同时,重构了一个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把一部散文变成一部剧,这是不是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新的思路?
A 万燕:这些年,有一个比散文更质感的提法:非虚构写作。李娟的作品就属于这种。我在微信读书上听过几本李娟的作品,如《冬牧场》,她自己认为是代表作,再如《羊道·春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等。一般我不在微信读书上听书,但她的作品比较适合听,因为语言干燥、粗粝、孤独,又富有生活质感,对于北疆风霜雪中的各种自然生命的表达很强悍。我们给学习创意写作的学生也会讲到李娟,她的文字具有和宇宙共鸣的个人性。如:
“于是,在葵花还没有出芽的时节里,站在我家蒙古包前张望,天空如盖,大地四面舒展,空无一物。我家的蒙古包是这片大地上唯一坚定的隆起。”
很有画面感。
微信读书:《遥远的向日葵地》
把散文或非虚构写作编剧,是跨界时代的追求。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自己的散文中也尝试过很多小说手法或电影手法。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显然更多借用了李娟的壳,重新演绎故事。
剧版《我的阿勒泰》是很幸运的
Q 新闻晨报·周到:这部剧的导演是滕丛丛,她也参与了写剧本和选角, 《我的阿勒泰》是她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你怎么看这部剧的整体水平?
A 万燕:记得我的一位作家好友曾说:“任何电影和电视剧,都只能叫好,因为它们面对市场,很残酷。”创作者的艰辛和观众的角度尤其评论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一般不去讨论“正在进行时”的当代影视作品。
经典需要时间证明。我们的观众喜怒无常,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剧版《我的阿勒泰》是很幸运的,导演是80后,也是电影导演,祝福她。
《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
Q 新闻晨报·周到:《我的阿勒泰》当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角色,有没有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或者你个人比较喜欢的?
A 万燕:基于对李娟文字的感受,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我本来对剧中在前几集把一个笨女孩怎样在北疆风雪的孕育下,磨砺成非虚构作家的切入点很感兴趣,这是以前的主题没有的,但该剧更多的还是表达人物之间的呼应,而不是李娟的阿勒泰,这也影响了我对角色的期待。应该说印象最深的是饰演巴太的于适。之前看过他在电影《封神》的表演,里面帅哥太多,我有点脸盲,这次终于把于适认清楚了。
于适在剧中饰演巴太
嘉宾介绍:万燕,学者、作家、诗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代表作有《读解张爱玲:华美苍凉》《画说红楼梦》《猫》(长篇小说)、《起风的时刻》(诗集)、《女性的精神》《张爱玲画话》《心灵的性别》(散文集)、《落红萧萧——萧红导读》,主编《当代女学人》文丛十卷本。主要研究领域(方向)包括《红楼梦》研究、张爱玲研究、文艺美学研究和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