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量全国第二,这个西部城市怎么做到的?

2024-05-18 18:07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又一个城市的人口数据公布,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情况再次发生变化。

  5月14日,贵阳统计局发布了《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0.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5万人,增长2.9%。

  从全国来看,贵阳的人口增量仅次于合肥,位列全国第二。2023年合肥增加了21.9万人,排名第三的郑州增加了18万人,之后依次是杭州(14.6万)、成都(13.5万)、深圳(12.8万)、上海(11.6万)等城市。

人口增量全国第二,这个西部城市怎么做到的?

  作为经济和人口总量都并不算太突出的内陆省会城市,贵阳的这一表现令不少人感到意外,颇有“黑马”气质。这样的贵阳,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人口增量全国第二,这个西部城市怎么做到的?

  贵阳,年轻的城市

  其实,与前些年一些人口大城动辄每年数十万的人口增量相比,贵阳常住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并不算很拔尖。比如,到2023年末,贵阳的常住人口也仅有600多万,这在千万人口城市已遍地开花的今天,只能算是比较“普通”。甚至,即便在贵州省内,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常住人口规模也仍低于毕节和遵义,只能“屈居”第三。

  但是,在全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大背景下,贵阳的人口增势贵在持续和稳定。目前,贵阳常住人口已连续44年保持正增长,并且连续三年人口净增量达到10万人以上。2023年增长2.9%,增幅超全国3个百分点。

  之所以如此稳定,不得不提贵阳人口的一个重要特点——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出生率相对较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为79.6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4个百分点。在全国主要重点城市中,贵阳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城市之一。前些年,贵阳还获得“最年轻城市”称号。

  这种人口年龄结构优势,直接反馈到了出生率上。以2022年为例,贵阳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7‰,比全国高了接近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4.6‰。可以说,贵阳的常住人口能够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自然增长功不可没。这也表明,在人口加速老龄化和负增长的大背景下,贵阳的人口结构红利仍在。

  事实上,这也是整个贵州省的优势。2023年贵州省出生人口4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65‰,高于全国4个千分点以上。受益于此,2023年贵州省常住人口增加9万,成为中西部地区仅有的三个保持常住人口增长的省份之一。

人口增量全国第二,这个西部城市怎么做到的?

  “三大亮点”的吸引力

  当然,贵阳常住人口增长,也离不开人口机械增长的贡献,即保持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

  和大部分城市一样,在近些年越来越激烈的人口竞争中,贵阳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抢人”政策。如贵阳是全国较早实行“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突出“三最”特点:落户政策最宽松、落户流程最方便、落户时限最快捷。

  同时,还推出“强人才”计划,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依托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人博会“绿色通道”、编制外引才、柔性引才等,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如发放“筑才卡”24万余张,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和各类人才津补贴,人才数量连续三年增长11万人以上。

  不过,一座城市要吸引外来人口,“抢人”政策的发力只是其一,更重要的还是要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这方面,贵阳有几个突出的亮点,为持续构建人口吸引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公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从1121.82亿元增加到4311.65亿元,增幅达到284.3%,在全国主要城市GDP增幅排名中位列第一。

  虽然说,这种高增速,与贵阳本身的经济底子较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伴随的高投资有关,但一座城市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而为增强人口承载力、吸纳更多人口提供根本支撑。

  二是,产业升级有特点。作为内陆地区且非头部的省会城市,贵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于2013年就开始敏锐地布局大数据产业。经过十年努力,如今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阳乃至贵州的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近年来,贵阳还加快提升通算、智算、超算规模,成为全国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指标是,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大数据产业的成功布局,不仅抓住了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口,为更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树立了新的城市形象、讲出了新的城市故事,在重塑城市文化、增强开放活力等多方面都带来积极助力。这种产业升级的路径,跳出了既有的区位、产业基础限制,在内陆地区堪称是独树一帜,也自然为吸引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增添了重要砝码。

  三是,抓住了“网红城市”红利。近年来,互联网流量效应下,各色“网红城市”层出不穷,而贵阳凭借富集的文旅自然资源、突出的气候优势、有特色的民俗风情等特点,成为保持“长红”的“网红城市”之一,在全国的能见度和存在感不断增强。如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贵阳位居全国热度城市前十。而流量效应的加持,不仅是为城市聚拢了人气,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吸引更多人口奠定了基础。

人口增量全国第二,这个西部城市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说贵阳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在根本上说,贵阳人口规模以一种较稳定的节奏不断壮大,是与整座城市方方面面综合表现的提升相辅相成的。比如,2023年,贵阳常住人口创新高的同时,经济总量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站上5000亿新台阶。

  并且,如贵阳人口结构的“年轻态”所示,这座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依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有着仍待释放的“后发优势”。

  一是,它的常住人口仍不到700万,并且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GDP占全省比重)也只有25%左右,在中西部地区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在各方面为贵阳的发展壮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根据《贵阳市“十四五”人口发展专项规划》(下称《规划》),预计到2025年末,贵阳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7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2023年与该目标相比,仍有约70万人的差距。

  不过该《规划》也提到,贵阳延续人口增长的压力较大。“虽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率出现了短期回升,但受经济、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生育回升持续性不强。”

  贵阳计划到2035年,人口达到800万至1000万人,建成千万人口特大城市,与目前相比还有160万至360万人的差距。如要实现该目标,平均每年新增人口要达到13万以上。

  当然,与一些在各方面都更强的头部城市相比,贵阳的综合能级依然有待提升。并且,在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长的另一面,城市的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实力等也在遭遇更大的考验。同时,还需要处理好过去高增长所遗留的一些问题。

  央视网综合澎湃新闻、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黄童欣]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记者从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获悉,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4
眼下,我国多地持续高温,酷暑热浪催热“清凉经济”。眼下,我国多地持续高温,酷暑热浪催热“清凉经济”。眼下,我国多地持续高温,酷暑热浪催热“清凉经济”。眼下,我国多地持续高温,酷暑热浪催热“清凉经济”。
14
7月13日清晨,雨后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洪山口古长城云蒸霞蔚,古长城、云海、山峦浑然一体,壮美如画(无人机照片)。7月13日清晨,雨后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洪山口古长城云蒸霞蔚,古长城、云海、山峦浑然一体,壮美如画(无人机照片)。
14
7月11日,在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一处物流转运中心,工人分拣快递。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地处赣东北,是“四省通衢”之地,沪昆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地处赣东北,是“四省通衢”之地,沪昆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13
7月12日,演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奥洛契庄园的油菜花海中表演节目。
13
7月12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孩子们在练习舞蹈动作  暑假期间,孩子们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暑期生活,畅享快乐时光。暑假期间,孩子们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暑期生活,畅享快乐时光。
13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