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如今成为武汉年轻人
过夜生活的另一种选择。
合唱课。记者刘克取 摄
2023年11月,
团市委探索开办青年夜校。
目前,我市15个区(功能区)
实现“青年夜校”建设点位全覆盖,
累计开课200余节(次)、
服务青年8000余人次。
时尚实用的课程
吸引着大量年轻人,
“一课难求”“梦回大学抢课”等评价
更让青年夜校频频“出圈”。
夜校成了年轻人的新社交场景,
让他们拥有了
另一种可能的“8小时外”。
夜校课程文化味浓
非遗传承人教陶艺制作
“湖北有没有陶器?”5月8日晚,在洪山区青年夜校课堂上,楚陶非遗传承人周孝理捧出两件手工制作的器皿,让学员们分辨是陶器还是瓷器。
楚陶非遗传承人周孝理在讲授楚陶技艺课。记者刘克取 摄
“楚陶花瓶、鼎等的瓶颈、鼎脚都较细长,独具韵味。”周孝理向学员们介绍。“长知识了”……台下发出一片惊叹声,学员们举起手机,拍下授课内容。
国潮盛行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
15日晚,在汉阳区青年夜校,墨香四溢,古乐悠扬。16名学员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认真书写。30岁的湛晨曦从事建筑行业,是在汉阳四新安家的新武汉人。他说,小时候练过书法,有一定基础,希望在青年夜校重拾爱好。
夜校负责人李正华告诉记者:“每次课程名额一下就报满了。今天计划是10个名额,实际上来了16人。”
夜校课程很新潮
上咖啡拉花课报名靠抢
5月15日晚,在江汉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的一间教室里,20名学员共享着又一个被浓郁咖啡香包裹的夜晚。
“不能用手腕的力量拉花,力度轻柔,呈现的图案会更好看。”教室里回荡着授课老师刘银的声音,学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动作,不时悬起手在空中比照模仿。
咖啡拉花课程。记者刘晨玮 摄
学员夏堃在泛海一家服装公司从事运营工作,当天下班后从公司径直赶来。此前,他早早看准了夜校的咖啡拉花课程。为了抢课,他特意设好闹钟,在放课的时间卡点报名成功。对于每周三的课程,他特别期待,每次上完课都会为制作的咖啡拍照,仪式感满满。
在27岁的学员闻婧雯看来,共同的兴趣爱好是“社交资本”。在拉花课上,她与同龄的小学教师葛薇成了朋友,私下会相约逛街、吃饭。最近,两人正在查看其他区的夜校课程,打算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一起报名。
共青团江汉区委工作人员吴泽琨也是一名“95后”。每次开课,他会在现场做好服务。他说,江汉区在全市率先开设咖啡拉花课程,希望“夜校成为大家在工作之外的一片轻松地,静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实现和青年的“双向奔赴”。
夜校课程实用性强
“玩手机”剪短剧视频
15日晚7时,汉阳区青年夜校的短视频剪辑公益课上,80余名学员正在湖北青创园(汉阳)会议室专心“玩手机”。
“先将素材包里的视频导入到时间轴,剪切8秒最打动人的画面,配上一行文字并选择字体,选用‘闪电’的动画效果。”授课教师通过手机投屏,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剪辑步骤。
汉阳区青年夜校的短视频剪辑公益课。唐婧妮 摄
学员胡燕姿对照步骤,专注操作。“我做过电商美工,现在在一家公司从事客服工作。”得知青年夜校免费开设视频剪辑课,胡燕姿第一时间报名,她打算以后从事视频剪辑工作。
心理学教师胡月在参加洪山区青年夜校收纳整理课后,感受到收纳整理是未来服务行业发展趋势,联系到授课教师、田螺姑娘整理收纳工作室创始人范彬,希望可以在工作室当实习助理。
胡月说,夜校让自己拓宽了职业选择的视野。她还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成收纳团队,轮流到各自家里做收纳整理工作,在操作中互相交流技巧。
记者了解到,洪山区、东湖高新区等区推出的形象礼仪、经络推拿、社交媒体运营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基本场场爆满。
由于“青年夜校”课程均为公益性质,不收取费用,共建高校、辖区企业资源成为师资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吸纳了社区青年能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陈文超表示,“青年夜校”火热的背后反映出目前青年群体强烈且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你上过“青年夜校”吗?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刘晨玮 刘克取 实习生代睿祺 通讯员武小青
唐婧妮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