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1亿年!“撞脸”巧克力脆筒

2024-05-15 10:01来源: 央视一套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山西省阳泉市水泉沟村和荫营镇一带,有一个3.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2022年开始,科研人员就持续在这里发掘、研究。近日,他们新发现了大量鳞木类化石,这也是目前我国古生物化石发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

  “撞脸”巧克力脆筒3.1亿年前鳞木类化石长这样

  鳞木,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种已灭绝的远古石松纲植物。

  从发掘现场采集的两块鳞木化石,凹凸不平,一片挨着一片。不仅如此,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各不相同,一个是竖着的,另一个是横着的。

  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白志君介绍,不同排列方式反映出不同的鳞木种类,反映了当时鳞木的多样性。

距今3.1亿年!“撞脸”巧克力脆筒

  这两件鳞木化石,一个呈平面,一个呈立体形态。平面的这件化石当时埋藏条件不好,已经变成一层煤炭了。立体的鳞木化石保存环境很特殊,是在半咸水的盐水里,隔绝了腐烂的过程,被矿物质填充,形成了钙化的鳞木化石。目前国内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凸显出阳泉石炭纪矿化木化石的珍贵。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近十种鳞木类化石,集中在距今3.1亿~2.9亿年之间,也就是石炭纪,这是地球上形成大规模茂密森林并孕育煤炭资源的重要时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王军: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首先是科学上的价值,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煤是植物形成的,那究竟是什么植物形成的?传统上的标本让我们难以达到研究深度,而现在这种化石材料就能明确、清楚地展示这是什么物种。

  不戴手套触摸

  会破坏古生物化石吗?

  科研人员触摸古生物化石时没戴手套,会对化石造成破坏吗?

  专家表示,古生物科考和文物考古不同,文物大多保存在松软的土层中,而化石保存在坚硬的岩层里。由于文物年代较近,可以做碳-14测年,或检测物质组成,一些文物也容易受到汗液的侵蚀,所以触摸时要佩戴手套。而古生物化石在地下埋藏较久,本身已经是岩石,清理杂土或者用胶水加固时,佩戴手套会操作不便,所以接触古生物化石时不需要佩戴手套。

  显微镜下木化石长啥样?

  除了树木的种类,木化石群还揭开了3.1亿年前植物的哪些秘密?研究人员使用显微镜,将鳞木类化石、科达类木化石的内部微观结构放大数百倍,又将有哪些细节展现在我们面前?

  阳泉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 白志君:在显微镜下看,距今3.1亿年的鳞木化石保留了树木髓部的木质结构,现在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据了解,中科院对阳泉3.1亿年前木化石群进一步研究分析后,科研人员在树木内部发现了数量可观、结构精美的化石真菌和大量疑似甲螨粪便的化石;而且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扎根在另一种树木内部的“哺育木”现象。

距今3.1亿年!“撞脸”巧克力脆筒

  一棵倒伏的大树

  竟能推测出大海的方向?

  在山西阳泉3.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发掘现场,科研人员还发现了目前国内个体最大的科达类木化石,距今约2.95亿年。那么,科达是一种什么植物?科达类木化石又有哪些科考价值?

  据了解,科达是一类已经绝灭的裸子植物,多为高大的乔木,也是重要的可以形成煤炭的植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相关复原技术,推测这株科达木在当时大约有43.5米高。专家介绍,这棵树倒的方向朝东,反映了当时水流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推测当时大海可能就在阳泉东南方向。

  综合《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3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进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地宫。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13
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
13
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
13
9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拍摄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
12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12
9月11日,农机手操作农机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田间收割青贮玉米(无人机照片)。秋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等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12
9月10日拍摄的四川彭州湔江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勇 摄)  入选的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入选的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公议沟、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其中公议沟建于辽代。
11
在总结“十四五”找矿突破标志性成果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把能源矿产列在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目前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11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铺陈排开,将沙海变成绿能涌动的“蓝海”。
11
9月9日,工作人员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展示抓到的螃蟹。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9月9日拍摄的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内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1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