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接收一名来自湘阴的任小姐,因为跟前男友因彩礼问题及双方家庭生活观念不一致,导致双方家庭出现矛盾,任小姐分手后逐渐出现心情烦躁,控制不住发脾气,心情差,开心不起来,有自责感,眠浅易醒,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任小姐一直想着找前男友复合,前男友明确告知她两个人不适合结婚,不会与其复合,并删除了她的所有联系方式,但任小姐无法适应与其分手的日子,通过朋友及各种渠道联系前男友,不断骚扰他,甚至在前男友办公室、家里、宿舍蹲点等他,其余时间则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独处,生活懒散,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不规律。家人想尽各种办法想让任小姐早日走出分手的阴影无果,便带她来医院躯体精神科住院治疗。
在张婵娟主治医师及方政华主任医师团队讨论后诊断为“适应障碍”,经过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治疗后,任小姐病情明显缓解。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的生活事件有: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适应障碍的发生除了有应激源外,还与个体心理特点有关,在同样的应激源作用下,有的人适应良好,有的则适应不良,例如个体具有脆弱性特点,即使应激源强度并不很大,也有可能引起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在可确定的应激源出现的3个月内,对应激源出现情绪的反应或行为的变化。
二、这些症状或行为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具有以下1项或2项情况。
1.即使考虑到可能影响症状严重度和表现的外在环境和文化因素,个体显著的痛苦与应激源的严重程度或强度是不成比例的。
2.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明显损害。
三、这种与应激相关的症状不符合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且不仅是先前存在的某种精神障碍的加重。
四、此症状不代表正常的丧痛。
五、一旦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这些症状不会持续超过6个月。
治疗方面适应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运用心理治疗的措施,减少应激源与应激源脱离。若应激源无法减少或消除,则帮助患者增强应付应激的能力,建立支持系统以达到最佳适应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家庭治疗等,这对改善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对情绪异常较明显的患者,或经过心理治疗或支持性治疗3个月后仍没有缓解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抗焦虑剂或抗抑郁药。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
总之,适应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
记者:骆妍婷 通讯员:张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