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拍摄的交付活动现场。
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于26日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海葵一号”被称为“超级能源碗”,最大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海葵一号”交付后将拖航至水深达324米的深海进行回接,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影报道
↑4月26日拍摄的“海葵一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4月26日拍摄的“海葵一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4月26日拍摄的“海葵一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4月26日拍摄的“海葵一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4月26日拍摄的“海葵一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4月26日拍摄的交付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4月26日,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无人机照片,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4月26日,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演员在交付活动上表演舞龙。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