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38年了,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仍在回响!

2024-04-26 13:28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4月26日电(魏晨曦 孟湘君)38年前的今天,一声巨响,一座城市沦为“地狱之城”,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之一。自此,“核灾难”一词走进公众视野。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响彻38年,早已成为刻在地球表面和人类心灵的一道伤疤。“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城市,我们失去了全部的生活。”一名幸存者说道。

除了切尔诺贝利之殇,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亦让核殇教训历历在目。如何避免核灾重演,是全人类需共同面对的考题。

“被巨大的恐惧包围”

核电站事故发生时,来自乌克兰的幸存者利特维诺夫只有7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期,他感到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包围。

1986年4月26日凌晨,在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一声巨响”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传来,大量放射性物质飘落空中,大火冲天。

事故发生后几周内,一大批消防员、工程师、警察、军人、矿工、清洁工和医务人员,被派往被毁坏的核电站周围地区,努力控制火势和堆芯熔毁,防止放射性物质进一步扩散到环境中。

在这场全球瞩目的救援行动中,因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救援人员的身体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据世界核协会官方数据,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数月内,超30名工作人员死亡,随后134名急救人员确诊患有急性放射病,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污染。

这场灾难的影响之广,累计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给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混乱,并进一步影响波兰和其他欧洲国家。

而核事故影响的,远不只一代人。

“只要下雨,树叶就会变白。”利特维诺夫在回忆童年时期对故乡的印象时说道。当时,他住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个小镇,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仅两小时车程。14年后,他被诊断出患癌。

自事故发生以来,切尔诺贝利辐射区出生的儿童,先天缺陷患病率增加两倍,罹患甲状腺癌的人数大幅增多。他们长期活在核辐射的阴影下,身心都在承受折磨与创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切尔诺贝利儿童”。

他们只是当时被迫离开家园的35万人的缩影。当年的小镇居民们预计数天的紧急疏散,变成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流放”。

“封印切尔诺贝利之殇”

这场空前严重的危机,改变了人们对核安全问题的认知。

1997年,切尔诺贝利避难所基金成立,截至2011年初,累计获得国际捐助8.64亿欧元。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已向切尔诺贝利项目总共承诺资助约 7.3亿欧元。

38年间,核事故反应堆的处理工作一直在继续,约有60万人直接投入其中。监测核辐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安置与治疗受辐射人群……

据世界核协会官网,2011年至2015年期间,超两万套住宅接入天然气供应,约5600座破损建筑物被拆,部分污染区近14万人顺利搬迁。

从2016年覆盖4号反应堆的新安全保护罩“封顶”,到2018年重建光伏太阳能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营……人们希望通过重建工作,永久“封印切尔诺贝利之殇”。

在核禁区,动物在这里自由出没,花草树木也重新生长。2011年,切尔诺贝利被正式宣布为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019年7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为游客创造一条绿色走廊,并取消拍照的限制。他说,乌克兰应当向全世界展示这里。

近年来,这座“地狱之城”表面上已恢复生机,除了断壁残垣以外,一切似乎都没有异常。

“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场灾难,留下哪些启示?应该如何和平安全地利用核能,使其造福人类,而非成为人类的“终结者”?

据世界核协会官网信息,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核反应堆设计有缺陷、操作人员未经充分培训有关。此外,该协会还指出,“这是由冷战时期的孤立,及其造成的安全文化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

分析称,切尔诺贝利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西方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一些与核相关的国际计划和项目开始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东西方工程师聚集在一起,重点关注核安全改进。

自1989年以来,来自前苏联的数千名核工程师访问西方核电厂,双方还进行了多次互访。

世界核协会指出,“如今,核反应堆安全性已大大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东西方之间加强合作、鼓励安全文化的发展,以及在改进反应堆上的大量投资。”

从切尔诺贝利发出的悲鸣,到日本福岛遭受的重创……一次次重大核电站事故,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全人类头顶,为人类敲响警钟。

核泄漏危机,是让全人类警之诫之的灾难。只有在符合安全标准的条件下善用这方“能量源泉”,及时妥善处理核泄漏事故,才是对全人类的负责任之举。(完)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拍摄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
12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12
9月11日,农机手操作农机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田间收割青贮玉米(无人机照片)。秋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等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12
9月10日拍摄的四川彭州湔江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勇 摄)  入选的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入选的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公议沟、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其中公议沟建于辽代。
11
在总结“十四五”找矿突破标志性成果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把能源矿产列在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目前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11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铺陈排开,将沙海变成绿能涌动的“蓝海”。
11
9月9日,工作人员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展示抓到的螃蟹。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9月9日拍摄的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内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10
白露过后,浙江杭州临安区迎来一年一度的山核桃开杆采收季,人们忙着采摘、加工山核桃,供应市场。白露过后,浙江杭州临安区迎来一年一度的山核桃开杆采收季,人们忙着采摘、加工山核桃,供应市场。
10
初秋时节,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内的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湖水碧如翡翠,倒映着远山青黛,云雾朦胧,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初秋时节,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内的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湖水碧如翡翠,倒映着远山青黛,云雾朦胧,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10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于9月5日至9日在云南举行,由新华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于9月5日至9日在云南举行,由新华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