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安徽多地发现稀有鸟类,如彩鹮、铜蓝鹟等鸟类。
在今年一季度的调查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石台县进行鸟类调查时,调查组成员王逸飞发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蓝色小鸟。“那天,当我走到石台聚龙牯牛降大酒店门口时,突然飞来了一只通体蓝色的小鸟。起初我没认为会是铜蓝鹟,因为铜蓝鹟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地那边,当我用相机拍下再进行鸟种鉴别的时候,确认它就是铜蓝鹟!”
据悉,铜蓝鹟是鹟科鸟类,体长约15厘米,通体为鲜亮的通蓝色,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等地区。此次在池州市发现的铜蓝鹟是安徽省首次拍摄到影像记录,本次记录也为铜蓝鹟在安徽省分布提供了确切的影像证据。
今年一季度以来,石台县共开展两批次鸟类调查,调查团队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于2024年1月在石台县进行鸟类第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中,记录到鸟类13目40科97种,总数量达到约2500余只。2024年3月24日-27日进行第二次调查,共记录到117种鸟类,分属17目47科,其中,属于中国特有种的鸟类6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5种;属于安徽省一级保护鸟类10种,安徽省二级保护鸟类16种;属于近危(NT)物种12种;属于三有动物97种。
4月21日,阜阳摄影爱好者李占淮在蒙洼湿地拍摄到7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据悉,这是阜阳历史上首次发现这一国宝级鸟类。
据悉,彩鹮是鸟纲、鹮科、彩鹮属的鸟类,体长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体重485-580克。而彩鹮和朱鹮是生物学上的近亲,两者体形和大小都很相似,但羽毛颜色不同。
专家介绍,此次在蒙洼湿地发现的彩鹮,是阜阳乃是皖北地区首次发现该珍稀鸟类,其珍稀程度高于朱鹮。彩鹮属于迁徙旅鸟,可能是在向北迁徙过程中,路过蒙洼湿地并短暂停留,这次发现对于阜阳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转自: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