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人,占到总人口的6.16%。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长期以来,从残疾人单一的生活保障到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全方位党和政府都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但就是这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却有一些人和企业把残疾人证变成了一个牟利的工具,国家给予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国家专门颁发给残疾人的残疾人证,被这些人私下如同商品一样公开进行贩卖。
成都的盲人按摩师徐师傅每月从微信上收到五六百元的工资,但公司的名称、具体位置、主要业务,他都一无所知。他要做的,就是出让、借出自己的残疾人证,虚假地承认自己是这家公司聘用的残疾人员工。
联系徐师傅的是当地的一家劳务中介公司,记者以为残疾人找工作为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对方询问了残疾人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并表示男性残疾人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工作”。
在与多地的残疾人群体交流后,记者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张师傅患有二级视障,经人介绍,2023年3月20日开始任职于一家名为贝壳科技服务的公司,从2023年4月起,他每个月都能收到2000多元的工资薪金。但张师傅也告诉记者,自己收到的2300元工资,需要再转给介绍工作的人1700元,自己只留600元。
沟通中,这些残疾人群体都指出,工资汇入残疾人银行卡后,残疾人每月必须取出一大部分,交给介绍工作的人力中介公司。中介和残疾人全流程不见面,完全依托网络。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关于残疾人就业内容的评论区,存在大量“挂靠”内容。公司负责人透露,所谓“挂靠”,就是一种帮助企业虚假用工的方式,残疾人名义上成为企业员工,但实质上不用到岗,企业给这些名义上的残疾人员工发工资和缴纳社保,但多为当地最低标准。之后将一多半工资返给用人单位,再扣除一部分自己公司的服务费,剩下的才打给残疾员工。
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虚假挂靠残疾证行为,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律师程晓文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涉及逃税,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逃税罪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金额大小,会有不同程度的刑罚。对于残疾人来说,如果涉及虚假用工,不仅要收回违法收入,还要面临罚款。对于黑中介来说,违法经营会被吊销执照、收回非法收入。如果负责人协同企业逃税、诈骗,也会构成犯罪。
这种灰色产业链为什么能存在?该如何打击?请听媒体评论员李啸宇的分析:
这种灰色产业链为什么能存在?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首先,残疾证的使用在监管环节是缺位的。比方说,残疾人自己的意愿就是想把证件违规使用,这实际上就存在了监管的灰色地带;
第二,对于拥有这些证件的相关企业或单位,对它们的监管也是缺位的。比如,这些残疾人是不是属于某企业,有没有相关的劳动关系,这里应该再多一环审查。
这种灰色产业链的存在,会造成哪些社会危害?
第一,扰乱了其背后的一种信用关系。损害了正常使用残疾证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如果残疾证可以被企业随便拿来使用,这对国家保障百姓权益的公信力也有一定的损害;
第三,扰乱了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企业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何铲除这类灰色产业链?
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公力救济”。针对违规情况比较轻的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行政处罚的方式勒令其停止;
第二,可以称之为“私力救济”。比如说一些行为确实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相关企业停止在利益上的侵害;
北京青年报:铲除灰色利益链不容缓
“出租”残疾证,看起来是你情我愿,各方“共赢”,实则不然。但这样的“形式就业”,实际上却妨碍了残疾人的正当就业权利,让很多残疾人失去了本来可能获得的就业机会。
法治时代,需要用法律武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虚假挂靠残疾证行为,如果涉及逃税,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黑中介来说,违法经营会被吊销执照、收回非法收入,如果负责人协同企业逃税、诈骗,也会构成犯罪。
从长远看,还需要用人单位切实转变观念,残疾人或许在躯体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但能力和态度上并不比正常人差。相反,很多残疾人会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多“惊喜”。
此外,企业也要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看待残疾人就业问题。2013年8月,人社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潮新闻:扭曲的“残疾人就业生意”必须被斩断
在这样“一手交证,一手交钱”的生意中,所谓的“残保金”制度设计,完全背离了初衷,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对于残疾人尊严的盘剥。
帮助残疾人就业,本来是良善社会的基本道义,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从这次调查中,人们看到了一种被异化的就业模式,这种模式下,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被当作了牟利的筹码,而所谓的“工作”则成了一场徒有其表的闹剧,何其哀哉。在残疾人就业的问题上,社会当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生意”和“猫腻”,必须斩断这种不道德、不合法的利益链条,提高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尊重度,真正守护他们的权益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