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文物局
发布北周高等级墓葬考古研究最新成果
科技考古工作者初步复原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相
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1993年,陕西考古工作者
抢救性发掘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墓
近年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等
联合对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出土人骨
进行了DNA分析
用颅骨CT扫描技术
初步复原面貌
认为宇文邕
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
复旦大学副教授文少卿介绍
宇文邕跟说蒙古语的人群是最接近的
以此作为基点,贴上他的软组织
再对他进行一些更加精细的分析
比如,用基因去预测他的头发
是直的还是卷的,包括预测他的瞳孔颜色
有了这些之后,再对他进行一轮修正
据史料记载
宇文邕36岁突发恶疾死亡
死因一直受到关注
研究人员分析了其遗骸样本中的
33种微量元素
发现其体内砷、硼、锑的含量
明显高于同时期平均水平
推测其可能服食了
以雄黄、礬石、硼砂等为主要成分的丹药
其早逝的原因可能是
长期服食丹药导致砷中毒引发系统性疾病
通过对宇文邕基因组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人员估计
其血统六成源于
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
宇文氏系鲜卑族,不同地域的鲜卑人
内部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这为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
找到了直接证据
文少卿介绍
原来鲜卑族从东北亚兴起以后
到了不同的地方
比如到了中原或更西北之地
血缘都会有变化
说明他跟当地人在进行民族交流(融合)
这也可以理解
为什么鲜卑人后面就消失了
他其实是融入了中国的民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