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清明假期琼州海峡进出岛最新提示→

2024-04-04 08:10来源: 南国都市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4月3日,记者从2024年清明假期交通出行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为做好清明假期琼州海峡运输保障,新海港至徐闻港、秀英港至海安新港两航线将采取“200班期+加班”的运输模式。

  清明期间计划在新海港至徐闻港投放客滚船29艘,在秀英港至海安新港投放客滚船16艘,采取“200班期+加班”的运输模式,全力保障过海车辆运输;

  已提前做好船舶设施设备检查,确保海安航线船舶全部处于安全适航状态;

  优化船员排班,充分动员船员,最大程度调动船员积极性,满足船舶运力的周转需求;

  统一调度管理,做好港口及船舶进出紧密衔接工作,提升船舶生产作业效率;

  开设大货车专班,保证岛内瓜果蔬菜快速过海,保障民生通道平稳畅通;

  持续完善新能源车辆专班载运方案,新能源车辆运输不再采取混装模式。

  清明期间

  在新海港、秀英港

  共开设8个新能源车辆

  出岛专班

  满足新能源车辆疏运需求

  新海港18个泊位

  秀英港6个泊位

  全部投入使用

  琼州海峡出岛高峰预计在4月3日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黄澎介绍——

  民航方面,岛内三大机场每周计划航班量约7000架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7%左右。清明节期间,民航市场航班供给充足、运行平稳,相比平常票价无明显波动。

  水运方面,2024年清明假期预计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进出岛旅客19.6万人次,过海车辆6.16万台次,分别同比增长14%,12%。预计清明假期琼州海峡出岛高峰将出现在4月3日,返程高峰出现在4月6日。

  琼州海峡将投入客滚船49艘,总客位4.3万个,总车位2008个。采取固定发232班+动态加班的运输模式,保障每天2.2万台次的运能。同时,海峡股份每天保障8个新能源车辆专班,新能源车双向运能保持2000辆以上;4个货车专班兼顾常规航班运输,每天保障货车4000辆以上运能,全力保障客货过海需求。

  道路运输方面,全省公路客运储备了客运车辆5345辆,共17.55万个客位,确保客运市场有序运行,充分满足城际客运需求。

  综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王小畅

  

[责任编辑:许莹莹]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