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2024-03-21 09:00来源: 羊城晚报金羊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前一个晚上可以卖上百根,最近二十根都卖不出去。”最近,淀粉肠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淀粉肠摊主们苦不堪言。

  今年3·15期间,有媒体曝光了部分商家生产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某淀粉肠生产厂家表示,配料有肉但很少,大多采用鸡肉和鸡骨泥或鸭肉。

  该报道发出后,引发社会关注热议。#没想到淀粉肠也有塌房的一天##淀粉肠塌房的48小时##淀粉肠你伤了小孩哥的心#等话题轮番登上热搜榜。霎时间,消费者、小摊贩、经销商、带货主播、生产厂商,人人自危。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调查了淀粉肠摊贩、电商商家等,一探“塌房风波”下的淀粉肠产业链现况。

  有线下摊贩销量腰斩

  作为淀粉肠的忠实粉丝,把淀粉肠视为“童年回忆”的王芳在2022年花费400元购入了一个双板烤肠机,开启了她的淀粉肠创业之路。

  王芳日常的驻点在广州黄埔区至泰广场附近,毗邻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她说,平常的淀粉肠主要卖给晚上在附近散步的市民,一个晚上可以卖几十根。如果遇上有大热的歌手开演唱会,一个晚上甚至可以卖出上百根,供不应求时价格最高可以卖到8元/根。

  “自从3.15之后,明显感觉销量下滑,最少的时候一个晚上才卖了几根,销量腰斩。”说到这里,王芳略显焦虑,她告诉记者,她从经销商手里进货,95克装的淀粉肠一般批发成本价在1元/根上下。在3·15之前,她刚屯下了1000根淀粉肠,“没想到就爆了这个新闻。”

  但眼下淀粉肠的“危机”似乎尚未在下沉市场发酵。在一个粤东县城夜市摆摊卖淀粉肠的摊主林跃向记者表示,销量未受到太大影响,每到周末,摊位上还是要排队。

  除了线下摆摊的商贩,记者还注意到,售卖淀粉肠的电商也受到了影响。在各电商平台的淀粉肠商品页面,有不少消费者咨询产品是否含有鸡骨泥。记者私信了多个淀粉肠商家,客服人员向记者发来配料表,表示产品不含骨泥。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与此同时,在电商平台上,不少淀粉肠商家已在封面图片上用显眼文字注明“承诺无骨泥”“未添加骨泥”等。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淀粉肠”尚无国家标准

  身处市场最前线的淀粉肠摊贩是淀粉肠这条产业链上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端,往上一层是经销商,再往上,才是生产厂商。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售卖较为热门的淀粉肠品牌有芮源、夫宇、双润、双汇等,大多位于中原地区。

  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也提及购买了目前市面上销售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并晒出了品牌名、生产厂家和配料表等信息。随后,所涉厂家纷纷发表声明,与鸡骨泥撇清关系。

  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发布食品安全声明书并公开生产流程。声明称:“2024年3月15日下午,枣庄市、区、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我公司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我公司生产的食品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7日,该公司发布通知称:如受网络传闻影响,无法销售的客户,请联系当地拿货代理进行退货,费用由公司承担。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河南省开开食品有限公司声明称,3月15日夜,驻马店市和遂平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该公司使用的原料和成品均未使用各种骨泥等原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该公司称,所有原材料购进均由大厂正规企业购入,每批材料均有合格证和质量认证,供货厂家十几年不变,严格按照国家和企业标准执行。他们的经销商80%以上的都具有15年的供销关系。

  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也发表声明称,公司各环节完全遵照食品行业标准规范操作,并承诺主要材料为精选优质淀粉和精选鸡肉,从未购进和使用各种骨泥、鸭肉等原材料。

  除了上述在报道中被提及的企业,还有其他的淀粉肠生产厂家也纷纷发表声明,称产品不含鸡骨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生产厂家在发布声明时也附上了产品的检测报告。但由于淀粉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各企业在送检时都是采用的企业标准,检测中所依据的企业标准也各不相同,并且很多检测报告都只显示外观、色泽、组织状态、亚硝酸盐、菌落总数等项目,没有具体的营养成分。

  举例来说,山东夫宇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送检时,采用的是《鸡肉熏烤粉肠》(Q/ZZFY 0004S-2022)这一标准,检验结果有外观、色泽、组织状态、风味、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7项;河南开开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蒸煮淀粉肉肠》(Q/SKS 0001S-2023)、河南双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的是《风味烤肉粉肠》(Q/HSS 0001S-2023),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曾于3月16日表示,该标委会主要负责实施商品名带“肉”的食品标准化工作,所以过去没有制定“淀粉肠”国标。但考虑到淀粉肠配料表中标注的主要配料是肉类,此次媒体报道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因此肉禽蛋标委将会再次开会研究要不要做“淀粉肠”国家标准。

  3月20日,羊城晚报记者致电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最新进展,接听电话工作人员表示近日将有对口工作人员联系记者,记者将持续关注。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电商平台“骨泥”多为宠物食用

  人人恐之避之的骨泥究竟是什么?

  记者以“骨泥”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搜索看到,大部分鸡骨泥产品关联的关键词都为“边角料”“宠物”“狗粮”“大中小型犬”等,点开产品评价内容,大部分消费者购买骨泥也都用于宠物食用,高频的评价为“狗子很爱吃”。

“骨泥”到底能吃吗?淀粉肠真的不“香”了?

  这是否意味着骨泥并不适合人类食用?记者检索知网数据库发现,1994年汪丽明、高敏等曾在北大核心期刊《食品科学》发表论文《骨泥肉营养成分及其系列食品》,对骨泥肉及其系列食品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并与猪肉、大米、牛奶作比较,结果表明:骨泥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骨泥肉食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随后关于骨泥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各类研究持续至今。

  食品工程博士、资深食品研发人员、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鸡骨泥中并没有“有毒有害”成分,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骨泥是可以给人吃的。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

  和淀粉肠类似,此次公众关注的“骨泥”本身也缺少相应的标准。2021年,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颁布《机械分离肉》的国家推荐标准,要求从鸡骨加工而来的“鸡肉糜”,蛋白含量不低于12%,脂肪不超过20%,骨渣含量不超过0.15%,而骨渣颗粒不超过3毫米。

  对此,云无心解释称,骨泥肉与机械分离肉存在一定关联性,二者都是以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经深入分割后被当作“边角料”的骨头为原料。技术层面看,二者的差别在于“机械分离”设备不需要把骨头粉碎磨细,加工难度小,而“骨泥”加工设备通过多级粉碎研磨,让骨渣细小到“成泥”,从而成为“骨泥”。两者差别在于骨渣含量的不同,鸡肉糜中只留下了很少的骨渣,而鸡骨泥中则保留了所有的骨渣。

  文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
31
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据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
31
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晚秋时节,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别有风骨,苍老遒劲,美不胜收。
31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不断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加快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耗钢产业延伸,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制品基地,强壮产业“筋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0
一艘直达韩国仁川港的班轮在青岛港前湾港区装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10月29日摄)。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及海上贸易往来的枢纽优势,密织覆盖日韩主要港口的海运航线网络。
30
10月29日,农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晾晒萝卜条(无人机照片)。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值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1.52万亩萝卜收获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30
10月26日在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拍摄的秋景(无人机照片)。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连日阴雨天气过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区迎来晴好天气。
29
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10月28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开幕。
29
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0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9
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依托“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10月27日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