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
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
享年95岁
郑振香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修科,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4年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助教。195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师从尹达先生学习商周考古。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同年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洛阳工作队队长。1962年起任安阳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安阳工作站站长。自1962年至2002年长期在安阳殷墟遗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郑振香先生曾先后参加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岗、洛阳汉河南县城等遗址的发掘。任洛阳工作队队长期间,参加了洛阳王湾等遗址发掘,并组织编写了《洛阳发掘报告》。任安阳工作队队长后,曾主持和参加发掘了大司空村、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妇好墓、宫殿宗庙区建筑等遗存的发掘工作。在1962年主持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发掘后,郑振香先生首次利用殷商时期居住和墓葬遗存之间的地层关系,结合出土器物差异,奠定了殷墟文化分期框架。郑振香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宫殿宗庙区丁组建筑基址的发掘,是对小屯宫殿区建筑布局的重要补充。
2018年10月13日,在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刘忠伏、孟宪武6位考古工作者被授予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郑振香先生对殷墟考古和殷墟遗址的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主持或参与编写了《殷墟妇好墓》《殷墟玉器》《殷墟青铜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安阳小屯》等重要著作。
3月15日,获悉郑振香先生去世的消息,河南考古界纷纷表达哀思,追述郑先生对殷墟考古、河南考古做出的巨大贡献。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在河南文物考古学会工作群中转发了郑振香先生去世的讣告,群内的河南考古学者纷纷表达哀思。孙英民说:郑振香先生工作单位在北京,长期在河南工作,洛阳烧沟、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等考古工地都有她洒下的汗水。郑先生在殷墟考古中成绩卓著,对殷墟考古和殷墟遗址的保护、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殷墟考古、为河南考古贡献了毕生的力量,河南考古人应该向她学习,为河南考古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郑振香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考古事业,献给了殷墟,在十分艰苦条件下带领大家坚守殷墟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取得多项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退休后仍手不释卷,坚持研究工作,撰写论文,每次见面她总问及殷墟发掘近况,谈到某篇论文很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殷墟博物馆“探索商文明”展厅里,展出有青年时期的唐际根写给郑振香先生的一封信。刚从美国参加商代文物展归来的考古学家唐际根听到郑先生去世的消息难掩悲痛:惊闻郑振香老师仙逝,一时不知所措。1990年代初,我跟随郑老师念完研究生课程并获得硕士学位。郑老师是我从事商王朝考古的引路人。2021年,我曾写过一篇郑老师的短文。悲痛之际,想起此文,嘱咐在《文化一铲》全文再刊,以纪念先生栽培之恩,并致深切怀念!郑先生千古!
郑振香使用过的草帽、收音机和手电筒。
安阳殷墟博物馆陈展部徐军委介绍说,殷墟博物馆内到处能看到郑振香先生的身影和痕迹,“伟大的商文明”展厅里陈列着她亲手挖掘出的文物、研究出的成果。在博物馆向观众滚动播出的大型视频中,有她关于殷墟的采访画面。在“探索商文明”展厅里,有郑先生在考古发掘现场的工作照,有与夏鼐先生的合影,还有她研究殷墟文化分期的笔记本,殷墟妇好墓研究文章手稿。在展厅里,还有她在殷墟工作时的个人物品手铲、草帽、手电筒、收音机等等。看到这些,我们就会想到郑振香先生对殷墟考古做出的巨大贡献。
1961年郑振香记录殷墟文化分期的笔记本。
“遗音传千古乃金声玉振;功业泽后世则学高书香。”这是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侯卫东撰写的挽联,也代表着河南考古人的心声。
把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亲手从地下“唤醒”的郑振香,可谓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三十多年前,时任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现任河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的刘雅鸣曾采访郑振香,随后撰写《致力殷墟考古三十年》《殷墟:穿越三千年历史的传奇》《永远的殷墟》等多篇新闻报道。她表示:“郑老师朴素、平实、认真,对我的采访和写稿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严谨准确,我受益颇深。惊悉先生仙逝,哀痛,致敬,先生千古!”
殷墟:穿越三千年历史的传奇
(节选)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历史有意安排,让妇好这位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将军重见天日的,正是新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研究员、堪称考古“女将军”的郑振香。
“这辈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寻找妇好墓。”郑振香说。
1976年初夏,时任殷墟考古队长的郑振香主持宫殿区内一处房基的发掘。一个半月过去了,似乎除了房基并无其他遗迹,一些专家劝她是不是就此打住,因为按照传统经验,宫殿区内通常只有房基。
然而,郑振香坚持收工前用洛阳铲再钻探一遍。5月16日,在郑振香的指导下,一位老技工一探铲下去,从8米深处带上来一铲黄土,里面竟然夹着鲜红的漆皮和一只翠绿色的玉坠。
一座商代社会的宝藏由此打开。这个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随葬品1928件,超过了以往殷墟出土器物的总和,被誉为“殷墟小百科”。
最初是一件铜瓿引起了郑振香的注意。“铜瓿底部有俩字儿,我一看,哎,是妇好。”她说。随后又发现多达109件器物上刻着“妇好”或“好”。因此她判断妇好是这座墓的主人。
郑振香的指认,将3200年前这位深受商王武丁宠爱,集王后、将军、祭司、母亲于一身的神秘女人以及她的种种传奇,带到了今天,为人们津津乐道。
看似偶然发现的背后,是对考古执着的迷恋。
“女同志比较细心,擅长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适合搞考古,当然还要有点吃苦精神,能经受磨练。”郑振香说。
记者 张体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