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容易共情的话题。
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逃离不了的人生命题。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与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正在成为可能。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通过AI技术,可以让你最爱的人“复活”。你会选择欣然接受,还是果断拒绝?
这段时间,关于“AI复活”的话题一直不断,从名人到普通人,越来越多的人突然感受到,原来AI也这么有温度。庞大的商业前景也让更多人加入这个赛道里。想要“复活”亲人,并不复杂。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委托商家。价格也远没有想象中贵,最低只需要几十元起就可以实现。
当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效果变得越来越逼真的时候,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被“复活”的亲人,给生者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曾经陷入亲人离别伤痛的人被治愈了吗?想念的人终将相见了吗?亦或者,一个善意的谎言还能持续多久?
抛开技术的边界,深入人性的里面。新闻晨报近日推出“AI的温度”系列报道,我们将陆续和多位采访对象聊聊,“复活”亲人背后的故事。来自江苏南京的杨先生,去年冬天用AI“复活”了他的二舅,今年春天他却决定去拆穿这个谎言。
因为“AI反诈”视频
他想“复活”二舅
过节没有回家的“儿子”,给远在老家的母亲打来视频电话,聊了几句后就要求母亲给他转钱,当母亲正准备转账时,门响了,真正的儿子回来了……
35岁的杨先生在南京从事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工作。他告诉《新闻晨报》记者,接触“AI复活”这件事,就是因为这条偶然刷到的“AI反诈”的短视频。
看完视频后,杨先生很震惊,原来AI技术现在已经做得这么逼真。尤其是那句“你的亲人可能不是你的‘亲人’”更让他过目不忘。就这样,他开始关注起相关的AI技术。
而他真正决定用AI技术,让亲人重新成为“亲人”,是在去年8月。彼时,正在埋头加班的他,突然接到了从老家江苏徐州打来的一通电话。电话里,母亲悲伤地告诉他,66岁的二舅在工地上因为一场突发的意外不幸去世了。
挂掉电话后,杨先生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随即,他回忆起了二舅家中这些年的坎坷。
杨先生说,他和二舅见面次数并不多。二舅和外婆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每次见到二舅就相当于见到了外婆。二舅的儿子之前被人骗去做了传销,救出来后精神就有点不太正常,前几年也因为意外不幸离世。
回想半天后,杨先生突然觉得,最接受不了这件事的就是90岁高龄的外婆。“我外公不久前才突发脑梗去世,如果外婆知道二舅也不在了,我怕她会经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
这时,杨先生的脑海里忍不住回想起“AI反诈”视频里那逼真的人物形象,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内心萌生——用AI“复活”二舅。随即,杨先生便和家人商量了一下,也给他们看了相关的短视频。没想到,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同意了他的想法。
杨先生很快就在网上联系到一家专门从事“AI复活”的商家。按照商家列出的需求清单,杨先生提供了二舅的几张照片、几段几十秒的视频,甚至把所有家族微信群里和二舅有关的照片都翻了出来,希望效果可以更好一些。
在网上有很多提供服务的商家
就这样,他前前后后和商家沟通了好几次,并且最终花费几千元后,通过和商家视频连线的方式,二舅“复活”了。
因为之前已经了解过“AI复活”的相关技术,杨先生对于最终效果早有心理预期,不过,商家一周左右的制作速度倒是让他很满意,因为很快就迎来中秋节,“二舅”可以用AI的形式和母亲重新团聚了。
外婆放心地点了点头,
所有人却在强颜欢笑
按照杨先生老家那边的传统,中秋节再远也要回去和家人团聚的,即使回不来也要打个电话或者视频报个平安。
去年中秋节前夕,为了更好的照顾外婆,杨先生母亲把外婆接到了他们家里住,在外婆面前,一家人心照不宣地共同保守着二舅去世这个秘密,即使是在给二舅办后事时。
但外婆还是很快发现了不对,便念叨起来,为什么单单没看到杨先生的二舅?杨先生家人只好解释道,二舅最近工程项目太忙,实在没时间回家。提前和商家预约好时间的杨先生走到外婆面前,随即打开了手机屏幕,告诉外婆,“二舅”打来了视频电话。
“妈,你最近身体怎么样?今年中秋节不能陪你回来过节了。”视频那头,“二舅”问起了他的母亲身体近况,当外婆回答自己住在女儿家时,视频那头“二舅”又关心地问道:“那你在我妹家一切都挺好吧?”这时,视频这头,外婆放心地点了点头,现场所有人却都在强颜欢笑。
就这样,杨先生和家人们用这样一个“谎言”继续瞒着外婆。为了让AI生成的“二舅”能更好地与外婆对话,杨先生后续又找过几次商家,根据不同的节日例如元旦、春节等,制作了不同版本的“二舅”。
春暖花开的时候,
他决定拆穿“谎言”
这个始于去年冬天的“谎言”,杨先生打算止于今年春天。
“用AI‘复活’二舅只是为了应急,等天气回暖了,我打算把真相告诉外婆。毕竟目前‘AI复活’亲人的破绽太多了。我觉得外婆这么大年纪了,也算是见识过许多的生老病死,还有三个女儿陪在她身边,她一定会慢慢接受事实的。”
在杨先生看来,“AI复活”亲人最大的意义是“陪伴”,“虽然你已经知道这个‘AI复活’的人接下来会怎么跟你讲这句话,但你还是想从他嘴里听到这句话说出来。我觉得我的意义就达到了。”
如果未来“AI复活”技术效果变得更好,杨先生还会考虑“复活”自己的爷爷。“以后过年我们全家人都可以给爷爷拜年,老人都不在了,兄弟姐妹过年都不知道该去哪里了。”
谈及生死观的问题,杨先生理性地表示,过世了就是过世了,“AI复活”只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生成的虚拟形象,“但我也一直觉得,遗忘才是死亡的终点。每个人都有走得近的亲人,我的二舅就是。我觉得只要我记得他,他就一直活着。”
“整个过程下来,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到杨先生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杨先生的答案脱口而出。
“我觉得没有印象深刻的事,就是我做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因为它就像是我二舅和外婆正常在视频聊天一样,就是稀松的平常。妈妈想儿子了,儿子就会出现。”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牛强 实习生 蔡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