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爱国诗人,陆游绝对占有一席之地。生于北宋末年的他,面对山河破碎,曾在诗中问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就算到了暮年,依然“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并不仅仅甘于手中握着纸笔的生活,他更想拿起武器上阵杀敌,奈何“报国欲死无战场”。尽管仕途不顺,他却至死未改初衷,临终前仍惦记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淳熙五年的春天,在绍兴老家已经赋闲了五年的陆游,以62岁之龄奉诏入京,当时南宋的都城在临安,也就是杭州。陆游这次要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赴任之前,他首先要到临安去觐见皇上,到了临安以后,陆游就暂住在西湖边的客栈等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意思是说:近年来做官的兴趣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骑马来到京都,来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煮水、沏茶、撇沫,品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赶回到镜湖边的山阴老家。
了解了陆游,再读这首诗,就能体味到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悠扬的杏花叫卖声,唱出了一曲春意浓浓,但陆游却因为报国无门依然感慨世事艰难,借这杏花和无尽春色诉说自己的愁绪。
离开临安城后,陆游就到严州做知州,说来陆家跟严州也是有缘。陆游的高祖陆轸、陆游自己,以及后来陆游的小儿子陆子遹都做过严州的知州。到了严州后,陆游依旧坚持抗金,不仅付诸行动,而且还把抗金的激情写在诗文中,但是最终又被以“嘲咏风月”莫须有的罪名罢官。他62岁写的这首绵绵“杏花春雨”,最终在68岁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位不一样的陆放翁,一个需要细细倾听的江南春天,成就了一首永远回荡在杏花春雨中的诗歌,让人体会到了“杨柳依依江水生,杏花如雪落无声”的诗情画意。花开花落,雨润风轻,昔日的杏花深巷已消失在世事变迁中,但陆游的万千诗词却流传千古,化为不朽的筋骨留在了旧时光里。
统筹:李歆
视频:马瑾
美编:司玥、王楚航
撰稿:李冰
央广经典音乐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