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
3.8 上映
由乔梁编剧并执导。何赛飞、袁文康、娄宇健、涂凌主演的电影《追月》将于3月8日全国公映,看一代越剧名伶如戏人生。
电影《追月》改编自艾伟的小说《过往》,原著曾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讲述了昔日越剧名角戚老师晚年返回家乡,期望与子女重拾亲情的故事,光影之中一段超脱世俗目光的女性命运故事再次重现。
Part1:
一代名角台前耀眼幕后挣扎
破碎亲情如何重圆扣人心弦
《追月》的主角戚老师年轻时曾以一曲《追月》家喻户晓。事业上她是备受敬仰的越剧名伶,是严厉无情的顾问前辈,但生活中,她是突然离开丈夫的妻子,是儿女眼中“贪图名利”的母亲。
台上的她耀眼星光,幕后却是支离破碎的人生。在身患重病之后戚老师期盼回归家庭,然而并没有如其想象中那样圆满,面对母亲的归来,大儿子秋生毫无重逢的喜悦,反而是斥责她疏远儿女只为表演,未尽到母亲应有的责任。
面对母亲戚老师(何赛飞 饰)的归来,大儿子秋生(袁文康 饰)毫无母子重逢的喜悦,反而是斥责她贪图名利,疏远儿女只为表演,未尽到母亲应有的责任。如此一番说词的冲击下,戚老师伤心难耐,直言身为女演员亦有苦衷。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纠葛导致母子反目,而戚老师的成名之路又有何难言之隐,她与子女最终能否和解?3月8日银幕揭晓!
Part 2:
多面人物集矛盾冲突于一体
何赛飞影后级表演令人惊艳
《追月》里的越剧名伶戚老师是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女性角色,身于世俗,却活在世俗之外。一面是奉献终生的挚爱舞台,一面是在光阴中逝去的亲情与家庭,生活的两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碰撞,热情与自私的反转魅力也在戚老师身上展开。
角色的魅力越大,也意味着诠释的难度越大。导演乔梁曾在采访中透露他在筹备《追月》时,首先就想到了越剧出身的何赛飞。接到这个邀请,何赛飞有些犹豫,并不是真不想演,而是有些害怕,因为觉得这个角色太苦了,何赛飞说“我60岁了,演这个角色怕自己体力吃不消,演下来我真的会疯的。”然而,“不疯魔不成活”正是这个角色的真实写照。
《追月》的故事之所以能如此跌宕起伏,与其主角戚老师的复杂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身为越剧名角,戚老师光鲜夺目,但是作为母亲的另一层身份让她与戏台背道而驰,逼迫着她不得不做出选择。而当如今老去的她渴望重拾亲情,梦想执念与家庭责任间难以调和的冲突。而饰演这样的角色难度不言而喻,即使实力戏骨何赛飞也曾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直言“这个角色演下来我真的会疯的”。出于表演的热爱,何赛飞选择了坚持,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以及丝丝入扣的精湛演绎下,何赛飞为戚老师赋予了灵魂,使其愈发有血有肉,跃然银幕之上。
电影《追月》 3月8日邀您共赴影院!
作者: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