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节已经过去
但是春节档电影的热度依旧高涨
你都看了吗?
最近,有上海网友反映
线上购票108元一张的电影票
到影院取票机取出来
票面仅显示为55元
让他不禁疑惑:
中间消失的53元去哪儿了?
为了求证上述说法,记者来到了网友爆料的这家电影院,并提前通过三种渠道,在线上购入了同天、同电影院、同场次、同排位置的三张电影票,分别花费了56元、58元,以及49元。
记者注意到
三张电影票票面明细均标注了
票价、服务费和影厅服务费
↓↓↓
其中,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两张电影票票面总价和线上实付的价格没有出现网友所爆料的情况,只是服务费一项因平台不同而存在差异。
而通过其它渠道购买的电影票,票面价格的确是便宜了不少,服务费仅有3元,影厅服务费更是为0。
当记者在网上以“电影票面价格”、“实际票价”、“电影票价不一样”等关键词组,进行检索后又发现,也有不少网友是明确晒出了在正规第三方平台购买的电影票实付价格记录,的确是和取票后的票面价格存在差异。
为此,记者采集了72位网友的爆料信息。统计后发现,平均价差为26.19元,最小价差为2.9元,最大价差则达到了66元。其中大部分网友遇到的价差是在10到20元以内,占比27.78%。
而涉及到的购票平台则包括猫眼、淘票票、天下票仓、京东、以及影院公众号等。
于是,记者拨打这些平台的客服电话。
根据平台客服的说法,或许是因为线下取票机不同而导致了无法显示出本应存在的服务费。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
服务费主要是卖票的服务费,分销的服务费,所以由分销方来收取。
资深电影发行人 吴鹤沪:
近几年,由于电影院的设施在不断更新,因此又增加了一种服务费,叫特殊影厅服务费。
但早在2015年7月,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电影票务营销销售规范》就已规定,电商所售出的电影票,应在票面上分别明示电影票和服务费的价格。4D影厅、VIP影厅的票价、服务费需经发行方与放映方通过合同确定,合理定价,并向观众明示。其它服务费等费用需单独出据票证。
看同一场电影
“服务费”没有统一标准
各家收费不一
甚至有的还没有出现在票面上
那么,电影票的定价权
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计入票房的票价,以电影票上二维码扫出来的价格信息为准。而之所以神秘的服务费如此飘忽不定、遮遮掩掩,可能与票房分账有关。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
服务费不计入票房,一般来说,票房里边,5%是属于国家的电影发展基金。那么,这5%之后,其实主要是四方:制片方、影院、院线和发行来分账。
电影行业内部的主要矛盾在于分账比例,每一张票是经影院的手出去的。那么,影院就希望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费或者其他费用的方式,把一些费用并不放到分账比例里去。
在这里,小坊也提醒观众
当您对手中的电影票票价存有质疑
可在微信小程序上
通过由官方认证的“电影票验证”
对电影票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
如验票结果与票面上信息不一致
可进行投诉举报
转自:看看新闻·《求证》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