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2024-02-23 18:03来源: 中国气象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海拔3816米,常年刮着刺骨寒风,年均气温仅为-9℃,最低时能跌破-30℃。世界气象组织唯一设立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就深藏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天地里。

  1994年,在青藏高原的东北坡、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瓦里关本底站拔地而起。从此,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以及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降水化学/酸雨等得以持续观测,至今已30年。这一路,黄建青全程参与。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全貌 摄影:金泉才

  “我15岁就进入气象局,从事气象工作44年,基本上待的都是高山站,在瓦里关也干了整整30年。今年10月底就要退休了。”这位衣着朴实,声量不大的气象人,平静地跟记者述说他在瓦里关工作的感受。

  工作了30年,最长的一次,他在山上连续值班27天。

  原以为我们会看到一张饱受风霜摧残的脸,但黄建青让人感觉还很年轻,并且还有一丝帅气。仔细打量,他眼神清澈,脸色红润,看着只有50岁出头,这或许是长期内心纯粹、敬业乐业带来的。不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已经给他的心脏带来了一定影响,黄建青目前已经不在山上轮班,而是到山下从事数据处理工作了。

  同其他观测站相比,大气本底站由于观测目标不同,采用的技术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求仪器的精度更高,观测难度也更大。而瓦里关本底站建站30年,每一次巡回检查都达到了世界气象组织的质量管理要求。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本底台”大气监测科监测员黄建青正在进行高压配气工作 采访者供图

  瓦里关本底站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巡视仪器设备、空气取样等,仪器设备不会经常出故障,但是这里的仪器设备经常更新,站上的观测员边干边学是常态,到现在,一些新增的仪器设备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黄建青说,工作中最自豪的事莫过于把一些国外进口的仪器研究明白。根据温室气体观测规范,日常观测工作是每小时巡查一次,如果仪器出现故障,两小时内必须发现并处理。受限于一些技术瓶颈,目前很多监测温室气体的设备还是国外进口的,上面的标识和说明书都是外文,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虽然也会有国外专家来培训,但是真正业务化后运维还要靠自己不断摸索,尤其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修好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黄建青在瓦里关山上工作30年,几乎每一个后来上山的人,他都带过、培养过。大家很敬重他,叫他“黄老师”。

  瓦里关山方圆50公里鲜有人烟,一旦站上的水电设施坏了,只能自己解决。黄老师承担了站上的水电维修工作。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年轻时的黄建青 采访者供图

  瓦里关本底站副站长王宁章回忆,他到站的第一天,黄老师让他先学着自己做饭吃。为了维护瓦里关本底站空气的纯净度,确保观测的准确性,这里不让生火做饭,只能用电磁炉煮饺子或者开水泡面。由于海拔高气压低,饺子煮不熟,需要用高压锅来压,泡面也泡不熟,只能用微波炉再热上几分钟。

  当问及瓦里关本底站能否变成无人值守的自动站时,黄建青表示,希望观测工作都能实现自动化。但目前技术上并不成熟,很多项目还需要人工观测和校准,在观测时还有各种事项需要人来处理。比如,温室气体瓶采样的时间和点位就很有讲究,瓦里关山每天一过9时,就会出现裹挟山下空气的上升气流,对采样结果造成不利影响,所以相关工作必须在8时到9时之间完成。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样品气体被污染,观测员每次采样前还需关注天气实况,确保风速不得小于两米每秒,否则不利于空气混合,而且选取的采样点必须位于生活区的上风位。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建站所在地景貌 摄影:金泉才

  为了避免采样瓶误开启,瓶中会注入一定量温室气体含量较低的空气,采样时需要同时打开瓶子的进出气口,将空气加压泵入瓶中并快速释放,如此循环15分钟,时间一到,观测员就要关上出气口阀门,迅速跑到十米开外, “正式开始收集气体后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为影响,包括呼吸。” 黄建青说。

  除了观测之外,数据的处理分析工作也需在站上完成,值班人员必须监控这一班数据的情况,如果不监控的话,等这一班值完了,就没办法进行校准。每一个小时的数据,如果有异常,就要考虑是不是人为的影响,或者当天是不是有天气过程,导致附近大城市的污染被吹到瓦里关,影响温室气体的观测。因此值班人员需要精确记录,今天来了多少人,什么时候离开的,以便判断温室气体的变化是人为影响还是自然变率。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观测中的黄建青 摄影:金泉才

  瓦里关本底站是“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坚守着、工作着,用心血和汗水凝结成一条国际知名的二氧化碳曲线,也称为“瓦里关曲线”。

  瓦里关曲线与夏威夷站的数据相互印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记者刚上山的时候,高原反应非常强烈,一度无法行走。当问到他们是如何克服高寒缺氧环境专心工作的时候,黄建青轻描淡写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那就踏踏实实干。”

  黄建青说,刚上来那会,连续两天晚上失眠,不能干体力活,干着干着就习惯了。当修好一台仪器重新投入观测后,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说的。

他说,在海拔3816米从事气象工作30年,是怎样的“人生”?

  黄建青(左)在和年轻同志分析观测数据 摄影:金泉才

  当记者问到长期在这里上班会不会觉得无聊时,黄建青说,在每一班观测员十天的值班中,时间安排相当紧张,基本都是在工作,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仪器出故障。除了工作以外,没什么娱乐活动,“一共就两个人值班,时间长了也没啥可聊的。”

  “别人说我是一个只知道干活,不知道说话的人。”这也是黄建青对自己的评价。正如无数在瓦里关本底站乃至全国艰苦气象台站默默苦干、不断钻研的气象工作者,他们常年坚守,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从事气象观测工作,并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都获得了这样的荣誉:连续一百个班、甚至连续二百五十个班没有错情!

  向全国基层气象观测员致敬!

  作者:叶海英 叶奕宏 金泉才 通讯员 关小军 娄海萍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
24
7月18日晚,意大利游客阿尔弗雷多·奇米诺(左)和朱利奥·巴尔托利在上海外滩与东方明珠合影。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
23
7月21日至23日,2025年“火把原乡·清凉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当地彝族群众与嘉宾、游客一起欢度火把节。
2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