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2024-02-14 20:57来源: 896汽车调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甲辰龙年到来

  陕西各大博物馆内

  有很多“龙”元素的文物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

  在文物中寻觅“龙”迹吧!

  石峁遗址城墙上的石雕龙

  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位于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重要遗存层出不穷。其中,城墙上的石雕龙,也是相当引人注目。这些龙形石雕被发现在遗址的城墙上,呈现出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这些石雕龙的形态非常奇特,有的弯曲优雅,有的龙头呈三角形,与涡虫相似。这引发了我们对古人创造龙形图案的灵感来源的思考。因此,不能不使人想到,古人创造龙形图案,不排除是来源于涡虫这种“虫”。

  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古代涡虫的图案,这些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被认为是古人的神秘生命象征。

  西周·铜爬龙

  扶风县博物馆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铜爬龙是西周时期富有特色的青铜器之一,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说,西周时期的人们相信龙是神灵的象征,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吉祥。因此,他们在青铜器上雕刻了许多龙的形象,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护祐。在陕西扶风的海家村,出土有一件西周铜爬龙,它个头很大,形象威严,与商代甲骨文的龙字几乎就是一模一样。这件铜爬龙是一件完美的青铜雕塑艺术品,被誉为商周青铜第一龙。它的造型刚劲有力,展现了西周时期的艺术风格,并且与商代晚期玉器的造型特点极其相似,体现出青铜时代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材质上的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龙形象每每以青铜、玉的材质来展现,而铜和玉在古代都是难得的高贵材料。铜爬龙的发现,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人们对龙的崇拜和神秘的龙文化。

  秦·青铜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青铜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秦代青铜重器。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成型,形体巨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这两条缠绕的青铜龙,发现时是被文物贩子肢解了准备外运的,所以无从知道它们的出土资料,无从了解它们的故事,只能大概分析出这样大体量的青铜也许是出自秦始皇收兵器铸铜人的时代。但它们被伤害过的身躯,依旧威风凛凛;休整过后,依旧是巨龙腾飞。

  汉·青龙纹瓦当

  咸阳博物馆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一般为泥制陶质材料,形状多为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可美化屋檐的装饰。汉代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发展的顶峰。汉瓦当中有一个经典的组合,就是由青龙通常与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像组成的“四神”纹瓦当。

  这里介绍的是出自汉长安城南郊的王莽九庙遗址的青龙纹瓦当,直径19公分,当面为青龙形象,当心饰一乳钉,龙身体随乳钉弯曲,龙尾高扬作疾驰状,右肢前伸,作行走状,富有张力和动感。

  唐·颜氏家庙碑 “龍”字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此碑建于建中元年(780年),记述了颜家家史、先祖仕途经历及后代学问事业等。碑由楷书书写,字如其人,笔力雄健,气韵醇厚,系颜氏楷书最高成就,现陈列于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东侧。

  碑的中间刻有颜真卿写下的“龙”字,是具有龙的意义的一块碑。其“龍”字浑厚饱满,极尽盛唐气派。

  唐·鎏金走龙

  西安博物院

陕西“寻龙”记丨召唤文物里的中国龙

  鎏金走龙,唐代,长18厘米,高10.8厘米,西安博物院藏。它左侧双腿向后,右侧双腿向前,仿佛正在迈步行走。龙嘴张开,长舌卷曲,双耳贴于龙首两侧,旁边还有向后飘逸的须发。背脊部的锯齿整齐而挺拔,全身刻画着鱼鳞纹。最富有生命力的是四条强健有力的腿,腿部筋肉突起,气宇轩昂,高视阔步,金灿灿的通体鎏金显得贵气十足,展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质。

  据记载 ,唐代祭祀大典中会举行一种投龙仪式,这种小巧的走龙或许就是为投龙所用。

  龙年寻龙,万事兴“龙”

  在中国人的眼里

  “龙”是祥瑞和吉兆的象征

  饱含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新的一年

  祝大家欣欣向“龙”

  万象启新!

  转自:896汽车调频

  记者:小迈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此外还发挥着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
03
6月30日,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
03
7月2日,集装箱船舶靠泊在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建成启用,填补了东营地区没有集装箱专用码头的空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3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
02
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
02
当日,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精准铺设到位,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一局铺轨施工的西延高铁顺利实现轨道贯通。截至目前,西延高铁路基、桥梁、隧道和无砟轨道等重点施工任务,以及新建8座站房基础和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
02
这是地球彩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3时拍摄,经辐射校正、红绿蓝(558-631nm、500-573nm、434-477nm)三波段图像配准和彩色合成处理后制作而成。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
01
6月30日,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阿禾公路始于阿勒泰市,终于禾木村,全长209.45公里,串联起野卡峡野雪公园、托勒海特等旅游景点。阿禾公路始于阿勒泰市,终于禾木村,全长209.45公里,串联起野卡峡野雪公园、托勒海特等旅游景点。
01
5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涛(右二)和团队成员在对“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搬运测试。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省内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体系优势,组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参与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研发,集中推出“天问”“劳动者”“荆楚”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
01
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党旗在榕江抗洪一线高高飘扬。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党旗在榕江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3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