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2024-01-29 17:49来源: 海南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当时光的车轮进入腊月下半截

  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生物钟

  就开始滴答运转起来

  他们办年货、买新衣、

  扫房屋、写春联

  一切约定俗成、井井有条

  大街小巷、城郊乡野年味渐浓

  海南有哪些新旧年俗

  年俗怎样“酿造”出年味

  今天

  带您感受“琼做年味”

  ↓↓↓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2024年1月29日海南日报B02/B15版版面图

  扫屋除尘、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各类年俗,藏着中国人对“年”的情结,对过年的重视。一个多月前,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更是彰显了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

  老舍先生曾说,“过年是一种艺术”,他这样写道:盖自有史以来,中国人本是最艺术的,其过年比任何民族都更复杂,热闹,美好,自是民族之光,亦理所当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过年“艺术”不尽相同。在海南,年俗前面往往都要加上一个“做”字,因而过年也叫“做年”。一个“做”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海南人过年的兴头和仪式感。

  在海南民俗专家蒙乐生的记忆中,海南的年味在腊月中旬就有了,“育肥鸡,舂糯米,买糖条……到了初一,人们开始相互拜年,尽情欢乐几天,到了十五,过小年,庆元宵,赏花灯。元宵过后,年味渐远,便是‘春节过海了,明年再回来!’”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1月21日,市民在海口博爱北路年货市场挑选春联。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01

  年味涌现

  老街办年货,家中除灰尘

  年俗催生年味,年味滋润心灵。海南人对年味的感知,往往是从办年货开始的。

  博爱南路是海口最早的商业街之一,也是老海口人心目中购置年货的首选地。每年春节前,市民符红香都要到这里置办年货。

  对联、年画、窗花、中国结、灯笼……符红香穿行在一片火红的“海洋”中,两只手很快就拎得满满当当。将“战果”放进后备箱,她的下一站是:东门市场。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1月21日,市民在海口东门市场买干货。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在东门市场,前去购买红鱼、鱿鱼、腊肉等干货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吆喝声不绝于耳。海南岛被大海环抱,“鲜”味在春节餐桌上从不缺席。与摊主交谈一番后,符红香买了几斤红鱼干。

  “我老家在儋州,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吃红鱼。母亲做的红鱼干炖五花肉,又鲜又香,每次我都能多吃一碗饭。”2015年,符红香嫁到了海口,成了家中制造年味的人。每年除夕,她都要学着母亲的样子,准备一盘红鱼干炖五花肉。

  年货,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一年难得吃上几回的好东西。时代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年货已变得不再稀罕,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更多的是人们对市井烟火气的喜爱、对阖家团圆的期盼。

  “每次置办年货,心里都是暖暖的。”符红香平时喜欢网购,但置办年货她还是习惯到实体店选购。她至今记得,小时候听父母说要去买年货,她会高兴得蹦起来,“从前一天就开始好好表现,生怕第二天不带自己去”。

  置办年货前,海南人通常会扫屋除尘。

  蒙乐生介绍,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迎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在农村地区,人们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屋顶、屋檐、墙壁等平时不常打扫的地方清扫一遍,将家里的锅碗瓢盆洗干净,然后把破旧的、不要的东西扔掉,称为“送穷”。

  为了迎接春节,有的人家还会平整一下家门口的道路或院落,买几盆金桔摆放在门口,图个“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儋州市新州镇新英码头,渔民晾晒红鱼,准备年货。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02

  年味升腾

  吃着“围炉饭”,聊聊这一年

  除夕至,年味浓。

  没有人能否认,除夕夜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个夜晚。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家乡,平时各自居住的亲人归一处,只为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团聚。

  除夕这天一早,海南人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或门窗上,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还在家具、农具、果树上贴巴掌大小的“利是”红纸,给屋里屋外添点喜庆。到了下午,人们在八仙桌上摆放鸡、鱼、猪肉等,祭拜祖先。

  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为了这顿家宴,家庭主妇们往往提前十天甚至半个月就着手准备食材,荤的、素的、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菜品十分丰富。

  在海口,吃年夜饭也叫“围炉”。民国《琼山县志》记载:除夕夜,“子妇辈盛列酒馔供父母,围炉”。全家人围坐火炉旁,火炉上架着一口锅,锅汤滚开,将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汆,等到屋子里弥漫着香味,年就到来了。

  所谓,味不全不成席,人不齐不成宴。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吃的不仅是食物的丰盛,更是喜庆的氛围、相聚的温暖。

  “揭开锅盖,热气腾腾,心好像被击中了,充满幸福感。”家住海口的“00后”女生张期说,年夜饭往往会吃好几个小时,年轻一辈向长辈汇报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老人在闲聊中说起一些陈年往事。

  海南人的年夜饭,食材并不一定要多珍奇、昂贵,但几乎每道菜,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鸡谐音“吉”,是海南人年夜饭餐桌上的“主角”。此外,临高人爱吃墨鱼,只因临高话里墨鱼叫“hong”,谐音“通”,吃了“hong”,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万事融通;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同音,是海南人春节期间常吃的甜点……

  吃完年夜饭,夜色渐浓,此时打开屋内各处的灯,守岁就开始了。守岁时,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点心、干果、桔子。一边守一边聊一边玩,往往是孩子们玩累了,就去睡觉了,老人坚持守到后半夜甚至天明。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市民在琼海嘉积镇北门市场买年桔。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除夕夜的灯,俗称‘发灯’。以前,家家户户用煤油灯,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大家平时攒也要攒下一些煤油,除夕夜的灯点到第二天天亮才熄灭。”蒙乐生记得,小时候过除夕,天还没黑,家家户户就开始点灯、燃香,厅堂里香烟缭绕、烛光辉映,连厨房、鸡寮里也亮着灯光,通宵达旦。

  如今,煤油灯早已被电灯、LED灯取代,但除夕夜亮灯的年俗仍在延续。

  03

  年味扩散

  串门拜年去,唱歌又看戏

  除夕深夜12点钟刚过,十里八乡的鞭炮声便热热闹闹地响起来,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在海南,初一这天忌杀生、忌说不吉利的话,海口等地流行吃斋菜煲。早上起床后,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拜年问好,长辈会给晚辈派发红包,出门碰见街坊邻居,也会互相拜年。大年初二是省亲日,出嫁的女子会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娘家,岳父岳母设宴招待,并用红纸包糖果、甜馍等给女儿“迎路”。

  陵水人拜年,槟榔是必需品,递上槟榔给别人拜年,传递着热情和敬意。过年前两三天,家家户户会准备足量的“槟榔角”,即把一个槟榔切成四瓣,再给蒌叶涂上特制的配料后叠成“小三角”备用。拜年时,晚辈把一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掌心,双手捧着,一边说着新春祝福语一边恭敬地递上。长辈笑着接过槟榔,给晚辈发压岁钱。

海南人“做年”,有这么多讲究!

  中国画《挥春》。吴源绘

  在琼海等地,女子婚后第一次带丈夫回娘家拜年,需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以表告知。叔伯等需准备好一桌饭菜,招待新女婿。

  新春佳节,戏曲演出必不可少。海南农村地区,各村一般春节前就会联系好戏班,约定哪天去村里演出,这叫“绑戏”,琼剧、公仔戏是比较常见的“年戏”。到了那天,戏班登台敲锣、热场,村民们端着板凳三五成群走到戏台前坐下,外村人也赶来看戏,现场人头攒动,十分热闹。

  此外,海南不少地方有唱歌庆岁的习俗。临高人唱哩哩美、儋州人唱调声、东方人唱军话民歌……琼岛过年,山海间都是好歌声。

  在昌江地区,还有过年荡秋千的习俗。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城乡俱作秋千。用四木,两分相叉为架,高而垂下者为女秋;二木如柱,两孔横架,短而翻转者为男秋。”荡秋千的日子一般选在正月十二,大家边荡边唱歌,兴起时还做几个高难度动作。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的年味狂欢。这天晚上,海口府城地区华灯璀璨、人流如海,年轻人在红灯流彩的映衬下执手换花,换吉纳祥,称作“换花节”。

  04

  年味新传

  看场排球赛,“村晚”我登台

  约定俗成即称俗,既然有传统年俗,也就有新年俗。蒙乐生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年俗也在“更新”。比如办村晚、看排球赛、出门旅游,就是近年来海南新兴的过年方式。

  1992年出生的吉昌超记得,少年时,每年春节前他都要站在椅子上,踮起脚尖、伸长胳膊去扫屋顶的灰尘。如今作为东方市三家镇乐安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有更重要的“迎春任务”——筹备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

  “经过筛选,目前已确定节目23个,包含歌曲、舞蹈、小品、T台秀等。”1月27日,吉昌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2014年,乐安村举办了首场“村晚”,那时还在上大学的吉昌超是主持人。此后,他几乎每年都参与乐安“村晚”的筹备工作。2024年春节,乐安村将第六次举办“村晚”。

  “曾经上台双腿‘打摆子’的村民,如今毛遂自荐表演节目。”吉昌超介绍,在刚刚结束的“村晚”主持人选拔中,共有11名选手报名,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才十几岁。每天晚上,参与表演的村民排练到深夜,依旧兴致勃勃。

  乐安村“村晚”,每年有约2000人到场观看,基本上是全村出动。“村晚”不只是一场晚会,也是一个爱乡助村平台。该村在晚会现场募集善款,累计为73名应届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助学金23万元。

  作为一种新年俗,“村晚”没有高大上的舞台、华丽的服装道具,说的是乡音,听的是乡曲,感受的是乡情。

  在文昌,排球堪称春节“标配”,每逢春节,各村镇都会自发组织九人排球赛。1月12日,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村镇排球迎春赛火热开打。歌曲、舞蹈、小品、戏曲,爬椰子树、椰子保龄球、椰子拔河……比赛现场接地气的演出和趣味活动,做足年味文章。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刘英是“村VA”粉丝,她说:“过年就是热热闹闹,现场锣鼓喧天,看得太过瘾了。”

  其实,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只要我们带着热情拥抱生活、珍惜时光,就能在其中感受到年味。


  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记者:宋灵云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5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出舱的画面(视频截图)。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航天员陈冬时隔两年多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员陈中瑞首次执行出舱任务。
23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23
连日来,在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家船舶企业加快生产进度,赶制订单。船舶制造是沅江市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游艇、钢制船舶、船舶舾装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船舶及配套企业60家。
23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施工现场。当日,历经40余名建设者连续35小时昼夜奋战,云南昆明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工程顺利完成,为长水机场航站楼建设及渝昆高铁后续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22
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
22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