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香飘科特迪瓦

2024-01-15 17:37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阿比让1月15日电 清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的格格杜垦区稻浪翻涌、稻谷飘香。从小在这里长大的非洲小伙本杰明说:“过去,我们自己种的水稻每公顷产量只能达到3吨左右,中国的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让产量翻了一番,而且稻米香甜可口,大家都很喜欢。”

  本杰明一直跟着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的专家学习水稻种植技术,见证了格格杜垦区20多年变化。如今,他不仅可以熟练地用中文跟专家交流,还成为当地农户的技术指导员,将学到的插秧、灌溉、施肥和农机技术传授给大家。

中国水稻香飘科特迪瓦

  1月8日,稻农在科特迪瓦迪沃省格格杜垦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在格格杜垦区,当地青年驾驶中国的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十几位非洲农妇头顶稻束走在狭长的田埂上。

  “这是今年的第二个收获季。我们这一批试验田水稻从2023年9月中旬开始播种,面积大约有10公顷,其中包括已经认证的几个品种和正在认证的新品种,这些水稻在当地非常受欢迎,我们把认证过的水稻种子提供给科水稻署用于全国推广,也无偿赠送给周边的村民。”中国援科农业技术合作组组长郭长友告诉记者。

  格格杜垦区位于迪沃省,1997年迎来第一批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经过近30年、11期援非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垦区如今不仅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更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

中国水稻香飘科特迪瓦

  1月8日,稻农在科特迪瓦迪沃省格格杜垦区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据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张兢介绍,目前合作组已经在科特迪瓦认证了4个水稻品种,分别是CY2,CG11,C26和CB1。它们的产量、品质和口感比过去的传统品种大大提高,其中C26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7吨左右,已经在科特迪瓦全国推广。

  “每年遇到重要生产节点的时候,我们都会召集垦区的农户到试验田进行现场培训,从育秧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到收割晾晒,手把手进行指导。很多外省的农户也会来学习。”张兢告诉记者。

中国水稻香飘科特迪瓦

  2023年4月29日,在科特迪瓦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中国援科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为当地稻农培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援科特迪瓦农业技术合作组供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3年农业技术合作组在垦区水稻农业协会的帮助下,组织垦区稻农现场生产培训5期,共计187人次;开展垦区外稻农到垦区现场培训1期,共计35人次;专家赴外省现场指导培训1期,共计35人次。

  当地稻农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带动更多人一起种水稻。一批批水稻种植者、水稻管理者、农机操作手的出现,壮大了科特迪瓦的水稻行业。

中国水稻香飘科特迪瓦

  1月8日,在科特迪瓦迪沃省格格杜垦区,中国援科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郭广宇(左二)和稻农标记袋子。新华社记者韩旭摄

  “我们就是在这边做一些实事,让当地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看到农户收获的喜悦,我们就感到十分欣慰。”郭长友说。

  格格杜垦区水稻农业协会主席阿兰说,中国农业专家为当地提供了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和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让科特迪瓦民众吃上了放心粮。

  “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和中国的农业专家继续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的稻种、农业技术和机械。”阿兰说。(记者:张健、代贺、韩旭;视频:淡然;编辑:陈丹、周啸天、杜逾舸、徐力宇)

[责任编辑:黄童欣]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