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2024-01-07 11:15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5日发布。自2012年起,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装备源源不断应用到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高光谱观测卫星正式交付投入使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模式逐步普及,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近年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模式让生态监测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天在重庆,一场水生态环境质量快速监测演练正在举行。地面的高光谱监测设备从湖中采集水样,对水体生态指标进行监测。与此同时,搭载着高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则可以对较大尺度的水域进行同步监测。如果监测的水域范围超过10公里,还可以借助卫星遥感进行快速扫描。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目前,重庆市已构建起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水环境的实时监测网络,监测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往人工巡查1个月的工作量,目前大约两天即可完成。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在山西太原的太榆退水渠,沿岸共有159个排口。为了做到实时监控河道水质,2023年,当地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应用无人机监控的环境响应体系。沿河布置的无人机自动飞行站每天早晚各六次对河道进行自动巡航,任何一处排污都会被红外相机清晰记录。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环境监测为饮用水源地增加保险阀

  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关系着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需要快速反应、精准溯源。现在,一系列严密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为公众的“水缸”加上了保险阀。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1月5日一大早,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一个预警报告让工作人员忙碌起来。最新的饮用水监测数据显示,一处监测断面出现了预警,工作人员立刻开始进行采样分析。为了让一些污染物指标的变化更早被发现,2023年,江西省将以往市级饮用水源地每一年做一次全指标监测、县级饮用水源地每两年做一次监测的标准,统一更改为每月做一次,有效将污染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精准溯源也是防止饮用水水源地被污染的重要一环。福建龙岩的汀江直接影响福建和广东10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2022年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污染源密集的断面建设小流域补充监测点,构建出高密度的监测网络,方便对污染物进行溯源,并依托光谱技术为所有企业打造了一个企业排水的“基因”图库。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企业废水的图谱对比,生态环境部门可以现场溯源,实现水环境管理从“末端执法”向“实时执法”转变。2022年以来,龙岩市已处理突发水污染超标事件30余次,大大提高了环境执法的效率和精准度。

  水上流动监测站 探索长江航道空气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站是普通人最熟知的环境监测设施,不过我们平常见到的都是在陆地上的监测站,水面上的空气质量如何监测呢?在湖北,监测人员就在长江河道上试了一把水上空气质量检测。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长期以来,长江航道的空气监测一直是一个空白。最近,记者跟随长江生态环境巡测船,对长江航道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摸底。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我国是全球水运最繁忙、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通过船只走航观测的大气数据将成为港口站监测数据的重要补充,为移动源大气污染防治、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支撑。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我国多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多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也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新年伊始,广州20个新建成的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正式投入使用。与常规的噪声监测不同,这些站点的设备首次配备了声源识别模块,可自动识别噪声的种类。

  截至2023年底,我国36个重点城市都已完成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并将数据接入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平台。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在山东济南,有关部门除了设置噪声监测站点之外,还开展了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调整,明确了各区域应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后续的环境执法、噪声治理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无人机巡航、卫星遥感、大数据共享 智慧监测“神器”助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去年,我国还初步建立了55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8个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基地也启动建设。此外,还初步构建了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新污染物监测试点也在10个省份开展。全国2.2万余个大气、地表水、海水水质数据实现与国家联网共享。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确立。

[责任编辑:王焕君]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眼下,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台镇农民在收获水飞蓟后,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种植大豆。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飞蓟素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常用于肝病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09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

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8日起恢复开放,开放后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