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1月3日,北京生态环境部门发布2023年空气质量报告,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北京蓝”已成为常态。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要控制在32微克每立方米以内。这个目标能实现吗?北京如何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
2023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及达标情况/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2023年,北京市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四项主要污染物都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每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全年连续的蓝天超过半年之久。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沈秀娥介绍,2023年PM2.5优良天数占比达九成,PM2.5最长连续优良天数为192天,比去年增加了20天,相较2013年的13天,更是由不到半个月增加到了超过半年。2023年重污染天数是8天,比2013年的减少了50天,降幅达到86.2%。
2013-2023年PM2.5级别日历图/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2013、2019、2023年四项主要污染物
年均浓度变化/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从2021年首次达标到202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每立方米、30微克每立方米和32微克每立方米,2023年比2022年增加了2微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分析,这并不代表北京大气治理走了回头路。过去一年,面临着气象条件不利等诸多挑战,整体来看,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
首先,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社会经济恢复排放量同比增加。第二,进入厄尔尼诺年后,2023年总体气温偏高,扩散条件偏差,尤其是去年的沙尘是过去10年最严重的。从2020年到2023年,这三年PM2.5平均浓度是34微克每立方米。“在2023年社会活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PM2.5浓度还比3年平均水平降低了2个微克, 能看出减排是有成效的。从过去10年来看,北京市基本上保持了年均6%的PM2.5浓度改善水平,整体改善的趋势是没有变的。”张强表示。
核心区居民告别燃油锅炉实现清洁供暖/王缘宁拍摄
天不帮忙,人更努力。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面对不利因素叠加,2023年北京聚焦优化交通和能源结构,推动机动车电动化,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散煤,通过“组合拳”,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到2023年,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车74万辆,近40%叉车实现“电动化”,近七成的公交、出租车为新能源车。大力推进清洁采暖工程,2023年又惠及3万余户,全市累计有170万户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散煤采暖。在沙尘频发的情况下,全市降尘量为3.6吨/平方公里·月,较2019年下降37.9%,城市洁净度明显提升。
氢能公交车/来自网络
4.8万辆出租车“油改电”
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的第三个“大气十条”,部署了涉及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9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一大亮点是更加突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在北京,PM2.5最新源解析结果显示,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已经成为本地大气污染的最大来源,占比接近一半。北京通过“油换电”“油换氢”,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
蓝谷能源新发地客运中心换电站/记者拍摄
“欢迎GB97855进入蓝谷能源服务站……”下午3点多,在蓝谷能源新发地客运中心站换电站,一辆纯电动出租车开上换电平台,司机全程没有下车,不到100秒就换完了电池。“服务态度特别好,我们老来这换,人家都特别熟练,一会就完事了,换电就是快,换完了赶紧干活去。”司机刘师傅对换电效率非常满意。
在半个小时里,有六辆电动出租车来这个站点换电。工作人员冯永旭说,站点换电舱里共有18块电池。一般早上4点和夜里11点换电司机比较集中,其他时间段会对换下来的电池进行集中充电。最近天冷,会有司机排队情况,会提前对司机师傅登记,他们到换电站从驶上平台到换电,再到驶离一共只需要三分钟,其中在换电平台操作只需要88秒,司机确认完通过APP自动结算就可以正常驶离。
电动出租车换电中/记者拍摄
北京市从2019年启动出租车“油改电”,四年来,累计推广纯电动出租车4.8万辆,建设和运营换电站130座。北京也成为全球电动出租车数量最多和换电服务网络最密集的城市。其中,蓝谷能源公司在京已建设、运营51座换电站,涵盖朝阳、海淀、丰台、昌平、大兴等交通热点或居民人口密集区域,在大兴机场、首都机场、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交通枢纽均设有服务网点。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忠雷表示,这些网点24小时运营,还提供热水、休憩、补气等免费服务。根据站端后台数据显示,冬季换电服务呈用户数量上升的趋势。针对雨雪天气,会提供底盘和车身积雪清理、应急食品派发等公益服务。
换电站横截面/蓝谷能源供图
“运营成本降低了不少,原来的油车一公里5毛钱,电车差不多2毛钱左右。司机的运营劳动强度减轻了很多。因为手动变自动,不用频繁换挡,操作简单,噪音也降低了很多。”北方出租驾驶员宋永方是本市第一批开上电动出租车的司机,四年多来,他明显感受到电车的优势。“原来在路上一堵车,开窗子就是尾气,自己都能闻到,现在电车越来越多,尾气排放降低了不少,最近这些年一年比一年好。”
作为北京第二大出租企业,北方出租共有8490辆出租车,目前已更换电动出租车8000多辆,电动化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北方出租副总经理李晓松说,到今年9月,剩余的400多辆出租车都将换成电动车。
北方出租场站内的电动出租车/记者拍摄
北京市采取充换兼容模式的技术路线。驾驶员的换电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电量模式,根据换电的电量收费,第二种按照行走的公里数收费,中间使用的空调、暖风是不计费的。我们在公司场站内建设了20余个充电桩,也是方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能源补给。当冬季电池衰减比较严重的时候,他们可以更多采取换电方式,更快,夏季可以采取充电的方式,提高运营效率,更便宜。
预计到2025年底,北京将完成所有6.7万辆出租车的油改电更新,建成并运营不少于310座充换电站。针对换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蓝谷能源总经理助理王忠雷表示,未来,换电站的发展方向,首先,会从单一车型服务向多车型服务去转型;第二,由现在的单一的乘用车换电向乘用车和商用车一体化方向去转型;第三,现在的换电站服务内容,由单一换电服务向充换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转型。
蓝谷能源充换一体化平台/蓝谷能源供图
17万辆重型柴油车在线监管
在朝阳区一家混凝土公司,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正在检查水泥罐车的尾气排放情况。这家公司共有25辆罐车,属于重型柴油车的用车大户。
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十二分队常超说,到现场来先扫一下车辆的车牌,发现之前检查记录有一项是OBD故障灯亮以后行驶里程超过200公里的处罚,重点检查了OBD诊断系统故障码还有公里数,都是没有问题。然后又测了一下尾气烟度的排放情况,踩了三脚油门,测的数值是0.14,限值是1.32,尾气排放合格。
常超说,辖区内超过10辆的用车大户,都会定期检查,至少一个月一次,如果遇到重污染天气,还会加强检查频次,不合格的车辆就要禁止上路行驶。
水泥罐车/记者拍摄
检查尾气排放情况/记者拍摄
这家公司负责人张营介绍,现有25辆混凝土罐车,计划今年11月份之前把部分国四的罐车更换完毕,全换成国六以上的,或者有条件增加配电站换成电动车。目前车辆都是按期维护保养,油品质量都是合格的,尾气这一块我们用的尿素,随时监测排污的情况。
重型柴油车是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难点之一。在北京,重柴车主要集中在公交、物流、渣土、建筑等行业,粗略测算,重柴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约占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七成。全市柴油车保有量约有20万辆,加上每天过境以及进京的外地车辆,这些柴油车排放的重要污染物就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都是生成PM2.5的重要的载体。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八支队支队长苏学田说,北京从2017开始强化重柴油车管理,路上抽检的超标率已经从2017年的10%左右下降到2.5%左右。随着北京市域国三车限行还有重污染期间国四载货汽车的停用,用车大户也在不断地更新车辆,国五国六的比例逐渐提高,国四以下的排放量较大的车在逐渐淘汰。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检查车载远程监控终端/记者拍摄
加强执法的同时,北京也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治污水平。目前,通过车辆出厂自带的远程监控终端联网,已有17万辆重型柴油车纳入在线监控平台,覆盖了全市约八成重柴车。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显示着路网内车辆的行驶情况。
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行业的车辆,蓝色的点代表货车,橙色的点代表渣土车,绿色的点代表公交车。平台会基于一些智能的算法,对于车辆进行问题诊断,然后自动报警。市生态环境检测中心污染源室主任杨妍妍说,针对某一辆具体的车辆,点进去就可以发现这个车辆的身份,是国五的车还是国六的车,什么行业的车辆,也会显示这辆车运行的轨迹,超标的车辆也会展现出超标的频率和路段。
北京市移动源排放远程在线监测平台/记者拍摄
目前本市国五、国六以上的重型柴油车都已经实现在线监控,尽管国四及以下车型已逐步淘汰,所剩无几,后续也会纳入监管平台。
杨妍妍说,17万辆重型柴油车,每天能够上路运行被监控到的大概占5成左右,平台会进一步分析运行和排放特点,通过智能的算法识别那些高排放特别是超标排放的车辆,以及带病或者带故障运行的车辆,这些问题车辆的清单会推送给执法部门。
红色路段表示车辆超标排放的路段/来自网络
同时,还可以对于车辆运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做多维的画像,筛选出来哪些时间段,哪些区域,甚至哪些道路上问题的车辆比较聚集,调配执法的力量进行移动的执法部署。
就在近期,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就接到了一个线索,一家企业有20辆车长期未正常联网的比例较高,正常联网的车辆也没有按照规范要求上传数据,上传的数据项进行了一部分的屏蔽。“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已经对这家单位进行了调查,后面我们就要按照干扰远程排放监管系统进行立案,可能要对这家单位进行处罚。”苏学田说。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首钢园的蓝天/张全跃拍摄
北京的大气治理从1998年开始,进入2013,京华大地曾经备受雾霾锁城的困扰,经过大规模的减排,到如今蓝天成为常态,北京市PM2.5浓度降幅超过64%。不过,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仍然不稳固。对于北京市来讲,现在污染的排放更多的,是与我们城市运行的刚性排放和居民的出行方面息息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减排的边际效应是不断缩小的。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表示,虽然北京空气质量有改善,但国家标准是35微克每立方米,北京只是临界达标,还不是很稳固,秋冬季气象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重污染还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需要将来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后续会聚焦对北京市影响最大的来源,如机动车尾气排放方面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方面,采取一系列深入的减排措施来推进空气质量进一步持续改善。
北京蓝天已成常态/来自网络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未来要通过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领域的调整,将大气治理与双碳紧密结合,同时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的监管。企业都有在线监测的数据,希望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持续地向社会去公开,让每一根烟囱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另外在移动源方面,也希望让载重卡车、柴油车、渣土车、非道路机械,包括工地都能够更多地去公开,接受监督。
大气具有流动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根据近年监测结果、污染特点等,将PM2.5浓度较高的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等城市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使“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013年以来空气质量也在持续改善。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表示,过去科学测算,北京市的PM2.5浓度里面,区域传输大概占1/3左右,也就是说现在这1/3的贡献一直是在降低的,所以这肯定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北京的PM2.5浓度已经到了比周边更低的水平的背景下,未来也期待区域联防联控的措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
要控制在32微克每立方米以内/来自网络
新的“大气十条”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控制在32微克每立方米以内。对于这个目标,张强说,北京的PM2.5浓度一直是在持续改善的通道上,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气象条件怎么样,但是我们有更多的本地和区域的减排来对冲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对2025年保持住32微克甚至更低的水平还是有信心的。
内容来源:记者 王琛琛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