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2024-01-05 08:03来源: 新闻晨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新年元旦过后,之前一直受到市民关注的“酱园弄”终于浮出水面,并在虹口胜利电影院附近完整亮相。去年12月25日,新闻晨报·周到独家报道了有剧组在乍浦路北海宁路口搭建拍摄外景地的情况,当时“酱园弄”的墙头刚刚才起,我们预留下了伏笔。

  在报道之后,随着媒体和自媒体的纷纷介入,乍浦路北海宁路突然闹猛(沪语:热闹)了起来,不少市民纷纷前往打卡。

  《上海会客厅》节目

  有人说:“拍戏搭外景,一天一个样!”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再次前往现场进行探访,来看看这段时间外景地有什么新变化。

  市民都来此地“拍戏”

  乍浦路北海宁路口的马路两侧,站满了拍摄打卡的市民。不少市民带着长枪短炮,有和朋友结伴而行的,也有带着家人一道来的;还有一些时尚达人也来到现场,在现场摆开姿势,引来市民一波拍摄。

  随着电视剧版《繁花》的热播,市民对于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上海元素和城市场景,关注度明显升温,而这也是一些市民来打卡的原因之一。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有市民在现场拍摄打卡

  考虑到现场拍摄打卡市民的交通安全,外景现场的工作人员和保安变身为“交通管理员”,他们不时上前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不要站在马路中央拍照,同时指挥过往的车辆通过或转弯。

  为了提醒现场拍照的市民注意安全,摆在现场的一只高音喇叭在不断播报:“大家注意车辆,拍照请靠边,谢谢配合。”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现场的一只高音喇叭在不断播放,提醒路人注意安全

  观园浴室、照相店、馄饨店、生煎馒头店,还有地处路口“C位”的酱园弄。看到这些完全由人工搭建的“民国风”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电影当中所描绘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场景。

  电影《酱园弄》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主演,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滩酱园弄内的一起案情,案情扑朔迷离。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现场各式各样的老店招

  在乍浦路一侧,工人师傅们站在升降机上仔细给老店招“梳妆打扮”,而北海宁路的路牌多了一层厚重的木纹“包浆”。马路对面的胜利电影院,砌起了一堵老旧的墙头,在靠近电影院一侧的马路边上,几位工人师傅们正在仔细地给路面涂抹水泥。

  在北海宁路,多了一处弄堂口外景,并带有黑色的铁栅门。据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介绍,这个在解放前是作为租界与华界马路的分界线设置,如拍摄用近景,也可作为弄堂口。因为酱园弄是没有弄堂过街楼的,也没这种铁栅大门,就是类似一条小巷。

  那么,原先从这里一直经过的公交车63路,线路是不是会受影响呢?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63路公交车元旦起已改道。记者查询到一条消息,63路自2024年1月1日起,临时进行缩线营运,临时站点做调整,其中撤销北海宁路吴淞路(终点站)和海宁路四川北路(双向)。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北海宁路,多了一处弄堂口外景,并带有黑色的铁栅门

  记者发现来打卡的市民当中,老年人很多。张先生今年78岁,他告诉记者,他童年时经常来这里看电影,这里有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可能对这些场景搭建有新鲜感,实际上,现在场景还没有完全搭好,因为场景搭建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据记者了解,搭景工作已完成80%,目前电影已经开拍,分别在上海市区多处实景拍摄。

  现场的工作人员则建议市民朋友不用急着来拍照打卡,可以等到春节期间再来现场看看,相信届时剧组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酱园弄的前世今生

  作为电影《酱园弄》当中最重要的场景,“酱园弄”的外立面搭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新到旧”的过程,以还原当年酱园弄的画面效果。去年12月24日,记者在现场目睹了拆除脚手架之后,乍浦路北海宁路口显露出外景地全过程。当时最期待的就是电影中最主要的一个场景——酱园弄的出现,而酱园弄主弄口的位置正对着观园大众浴室。

  12月24日,“酱园弄”的墙面还是五彩斑驳,工人师傅在用水枪对墙面进行冲刷。12月25日,部分墙面已经变成白色,到了12月底,变成了一面白墙,“酱园”两个大字陆续出现在墙面上,而从今年元旦开始,这堵白墙又变成了带着斑斑点点的旧墙,看上去具有历史年代感。

  据悉,“酱园弄”的外立面的高度大约在12米,长约20米左右,远远望去,建筑非常醒目。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酱园弄的外立面搭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新到旧”的过程

  “新年好,今天下午我去拍摄酱园,酱园弄已经完全做旧,感觉太旧了……”作为土生土长的虹口人,摄影师徐志东从去年12月初就一直关注着《酱园弄》剧组的外景搭建,1月1日当天,他在现场给记者发来了一张图片。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徐志东于2024年1月1日拍摄

  说到市民们来此打卡的顶流主角“酱园弄”,有老上海告诉记者,其实在黄河路,有一家张振新酱园,因为名气响,故新昌路432弄被称为酱园弄。那么,这位张振新先生又是何人呢?他与酱园弄有何关系呢?

  海派文献研究工作者、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女士近期对上海酱园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她告诉记者:上海酱园大多数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店,行业带有浓厚的商业兼手工业作坊的特点。在当时的上海酱园业当中,张振新酱园算是规模很大的一家。张振新酱园的创始人是宁波镇海人张逸云。

  张逸云(1871-1933),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其祖、父早年在上海经营酱园业,开设有张崇新酱园,传至其接手后,又创设张振新酱园,至19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已拥有酱园九处、门市部近百家,遂成为沪上酱园业巨子。1923年,张逸云与吴蕴初合作,出资创办天厨味精厂,所产“佛手牌”味精,时称上品,打破日本产“味之素”的垄断局面,还远销海外。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张崇新酱园是老上海酱园之一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张振新酱园(历史资料图片)

  上海酱园业有宁(宁波)、海(海盐)两帮和(本地)帮之称。相关资料显示,作为宁波帮酱园的主要企业,张振新酱园于1874年开业,总店设在新闸路黄河路口,拥有五开间门面的三层楼房,店面既像古老的石库门,又在两边配了大玻璃,柜台装配了白大理石,酒缸、酱油缸和其他盛器都是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的,上面烧有“张振新酱园”五个大字,这样“半中半洋”风格的店堂在同业中亦是独一无二的。在店堂后面设有五百平方米的内栈。在虹口、南市有南北两个栈房,是酱油的生产场地,有酱缸三千余只。在总店对面的苏州河边,建有专用的装卸码头。它在新闸路和闸北一带开设了多家分店。由于店大名大,总店附近的“酱园弄”也由此得名。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张振新酱园总店设在今天的新闸路黄河路口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重新搭建的酱园弄(1月3日 拍摄)

  在美食家江礼旸老先生的记忆当中,酱园以前并不是每个上海弄堂都有的,可能隔一条马路开一两家。

  酱园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做酱,一个是做酒,做酱就是产生酱油,因此需要酱油缸,在缸里头进行黄豆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酱油就好了。而在秋天收取酿制的酱油质量为最佳,第一次收的酱油为头抽。

  电影拍完之后,外景有望继续保留

  有意思的是,这些为拍摄电影而搭建的场景,成了市民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例如,有市民认为,墙壁上的黑体美术字不像那个年代使用的,因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太使用黑体美术字。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墙壁上的黑体美术字

  有市民认为石库门建筑不应该有护墙篱笆,一位影视界人士告诉记者:电影是靠剪辑合成的,因为乍浦路455号的西本愿寺旧址与电影剧情不符,所以用搭建篱笆的方法来做遮挡,这和是不是石库门并没有直接关系。

  此外,有沪语人士指出,之前报道当中的“戗篱笆”用沪语可以写成“枪篱笆”。记者就此征询了沪语专家丁迪蒙的意见,她表示,沪语用“枪篱笆”(qiang li bo)更正宗,在沪语手册,沪语大辞典当中可以查到词条。

“酱园弄”重新亮相,乍浦路变老上海风情街!市民都来此地“拍戏”了

  “戗篱笆”具有老上海的风味

  据悉,在乍浦路北海宁路口搭建的这些场景是《酱园弄》剧组在市中心的一处户外场景,依托现有马路和老建筑搭建而成,属于实景拍摄。与在影视基地内拍摄相比,制作难度较大,具有有一定的挑战性。

  也许是因为外景的巨大吸引力,徐志东最近一直去乍浦路、北海宁路现场拍摄,在这位老上海看来,电影《酱园弄》这一拍摄外景地选址很独特:

  这次外景非常有创意搭建在了虹口大戏院遗址的对面,也就是曾经传播电影文化“金三角”的延伸段。高墙石门的酱园搭建为了遮挡后面的建筑超出了实际的比例,显得气势恢宏,外立面的做旧工艺周密细致精湛,外观逼真,俨然经历了百年沧桑岁月的效果。其中,“酱园”两个大字特别醒目,引人入胜,使打卡的市民仿佛穿越到了电影当中的民国时期的场景,如此这般所产生的影响,使得拍摄中的电影已经成功了一半。

  徐志东对虹口的一些老电影院很有感情,这里留下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上海人的记忆,就在这个月,电视台约他做一档节目,介绍胜利电影院及虹口电影文化。他希望能借电影拍摄的良机,让电影“金三角”重新恢复活力:

  但愿能以这次《酱园弄》拍片所产生的影响力为契机,创新思路,以点带面,撑起乍浦路南北海宁路“Y”形特色历史街区,让电影文化及时尚新潮继续在此发扬光大,重新点亮昔日的电影“金三角”。

  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建议,在《酱园弄》电影拍好之后,这些外景是否能保留一段时期,既可改善征收后的旧房外观和周边环境,又能为市民增添乐趣。1月4日上午,记者最新了解到,在《酱园弄》电影拍摄完成之后,这些外景不会马上拆掉,而会继续保留。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严山山

  图片 | 严山山摄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眼下,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台镇农民在收获水飞蓟后,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种植大豆。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飞蓟素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常用于肝病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09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

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8日起恢复开放,开放后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08
近年来,对口援疆省市持续选派大量医疗人才,为守护新疆各族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受益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支持,新疆受援医院临床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新疆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08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法国行星探测地平线2061五家单位联合倡议,汇聚20位国内院士与31名国外科学家共同发起申请,历经两年多筹备,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在民政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08
7月6日凌晨,在邵永高铁跨S236省道大桥施工现场,中铁五局工人进行连续梁合龙施工(无人机照片)。当日,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跨S236省道大桥连续梁成功合龙,标志着邵永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07
当日,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市新民大街经过改造后开街迎客。当日,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市新民大街经过改造后开街迎客。当日,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市新民大街经过改造后开街迎客。
07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5月至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的雌性藏羚羊,会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结束后再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5月至7月,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的雌性藏羚羊,会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结束后再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
07
题:国家力量 血脉亲情——香港各界高度评价海军山东舰编队访问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社交平台介绍,他在山东舰上参观了滑跃甲板、拦阻索、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等。
0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