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
以青铜爵为代表的酒器
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青铜爵、青铜斝、青铜盉等酒器
开始成为新的礼器组合
夏朝统治者为稳固王朝国家
用青铜奠定“以礼治国”的基石
以国家王权的力量控制铜矿资源
跟随《寻古中国•寻夏记》第四集《华夏青铜》
探寻夏人如何构建青铜器铸造产业链
铸就中国早期的青铜文明
经过60多年的考古发掘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出土了戈、斧、箭镞等青铜兵器
更引人注目的
是18件铸造别致的青铜容器
包括14件爵、2件斝、1件盉、1件鼎
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乳钉纹铜爵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范铸法是青铜时代中国特有的铸造技术
可以制作形制复杂的青铜器
倘若是器形更复杂或者体积更大的容器
则可以用多块范分块浇铸
这样的铸造方法被称为块范法
“模范”一词便是来源于青铜器铸造
△古代青铜器铸造情景再现
堪称夏文化宝库的二里头遗址
同样让人感兴趣的还有青铜铸造作坊
在围墙、壕沟拱卫的
一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内
有烘烤陶范的陶窑、浇铸场地
还有工匠住房
区域分工十分明确
或许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冶金生产线之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青铜铸造作坊复原场景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以东
这里并不是铜矿产地
二里头铸铜作坊里的铜料又来自哪里呢?
2012年到2013年
考古人员在位于中条山的
山西省闻喜县玉坡村千金耙采铜遗址
清理出采矿竖井、斜井、平巷、灶、灰坑等遗迹
以及大量陶器碎片
考古学者据此推测
最早至夏代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后又历经夏商周三代
千金耙都存在铜矿开采活动
△山西闻喜千金耙采铜遗址
但是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要将大量铜矿石
从中条山运到200多公里外的二里头
绝非易事
3800年前的夏人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从千金耙采铜遗址出发
沿着中条山北麓向西前行20多公里
便来到了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
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
大量铜矿石和铜炼渣
表明在东下冯遗址的夏代晚期
这里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冶铜行为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铜炼渣
无独有偶
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发现了夏朝晚期制备冶铜燃料的木炭窑
以及大量与铜矿冶炼相关的
坩埚、石锤、石砧、炉壁、铜渣等冶铜遗存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木炭窑
学者推测
夏人首先从中条山开采铜矿石
随后运到附近的西吴壁和东下冯进行冶炼
除铸造一些小型青铜器
大量冶炼加工的铜锭
经由轵关陉运往洛阳盆地
在那里
夏都二里头的铸铜作坊已经准备就绪
△运输铜料的轵关陉路线
由稀有贵金属青铜制成的
以青铜爵为代表的酒器
自然也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随着青铜礼器呈现出
全面替代陶礼器的趋势
青铜爵、青铜斝、青铜盉等酒器
开始成为新的礼器组合
成为夏朝礼制的重要载体
△青铜爵、青铜斝、青铜盉等酒器组合
获得青铜资源进行青铜器铸造
成为夏王朝向外扩张的动力
也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政治地理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夏王朝灭亡后
商王朝在黄河、长江流域
形成更大的地域性青铜文化交流网
成为此后中国青铜文明的进一步拓展
乃至秦汉王朝版图形成的前提
△商 后母戊大方鼎
夏朝统治者为构建最初的王朝国家
用青铜奠定了“以礼治国”的基石
拉开了中国古代青铜礼乐文明的序幕
12月24日CCTV-1 22:30档
《寻古中国·寻夏记》第四集《华夏青铜》
让我们跟随青铜的光辉
探寻古老的夏代青铜文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