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11月29日,东城区国子监街实现整条街禁止停车,畅通了骑行和步行的空间,有效提升了周边国家级文保单位、居民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环境秩序。
如今,昔日的拥堵、嘈杂已经不见,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再次恢复了静谧平和的景象。
国子监街不停车,恢复静谧平和/闫文拍摄
上午10点多,在东城区国子监东口向西望去,一条静谧、平和、畅通的老街呈现在眼前,市民们有的漫步、有的骑行,畅快感受着这条700多年老街的历史沉淀和崇德尚礼的气质。
“这里之前停车多,乱糟糟的,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近,加上旅游团比较多,人也特别多,出行特别不方便。”家住附近20多年的王桂琴说,治理以后,觉得这条街特别通透,来回遛弯的时候,站在国子监东口能看见西口,车在流动,挺好。“我们出来遛个弯或者购物,觉得特别方便。”
国子监街不停车,恢复静谧平和/闫文拍摄
国子监街是北京唯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街道,获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街道全长680米,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连安定门内大街,毗邻雍和宫、五道营胡同。沿街的孔庙、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的场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全线实现不停车,街上的120多辆长期停放车辆都已妥善安置。
从今年6月份开始,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向居民做了政策宣传和工作告知,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停车需求。街道多方协调区城管委、区交通支队,在地坛南门停车场,协调了每月500元的优惠停车场给居民使用。“实际上,这个停车场对社会开放的时候,每月价格是1200元。所以居民的价格还是非常实惠的,居民在停车资源问题解决后,对不停车工作也非常支持。”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崔珏介绍。
国子监街治理前后对比/记者拍摄
街上新增的古朴隔离石墩/记者拍摄
随着国子监街沿街停放的机动车逐渐驶离,东城区还组织街道、交管、城管等对沿街停放的占位非机动车、僵尸车等展开多次集中清理行动,使这条大街成为全区第45条不停车胡同。
针对治理效果的巩固,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表示,人防方面,还是依靠街道和社区去做一些宣传工作。
在物防方面,由于现阶段人们的不停车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出游到景区来的游客也不太清楚,所以采购了一些石墩,在路两侧做临时的物理隔离。
技防方面,目前主要靠安装一些违章拍摄的设备,由区交通支队做这项工作,全线全都会安装,目前重要的点位上已经安装了三套。
游人漫步700多年老街/记者拍摄
北京交通广播 记者 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