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11期内容
偶遇一个熟人,一个多月不见竟觉他瘦了不少,遂向其讨教减肥秘诀。他跟我说:“找了几个减肥搭子,一起跑步,吃减脂餐,大家每天互相鼓励、监督,没想到效果还挺明显。”
减肥搭子?见我疑惑,熟人笑着告诉我,相较朋友,“搭子”的效用更为明确,而且可以精准细分,比如“饭搭子”“游戏搭子”“健身房搭子”等。即源于某件事的共同参与,止于合作的结束;在某个领域高度合拍,情感上却没有依赖。因为只专心于事情本身,所以彼此都很轻松。熟人很开心地说:“这次减肥成功,‘搭子’功不可没。大家凑在一起,目的就是减肥。减肥成功,‘搭子’使命完成,也就自动解散了,没有拖泥带水的关系烦恼。”
我是个似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每次与朋友们一起出去,总是习惯性地妥协。比如我想住酒店,而朋友想体验民宿,那就去民宿吧,尽管那里令自己感觉不安全,可能一晚上都睡不好觉;本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而朋友吃不惯要求换快餐,我便不再坚持,随意吃点就算了;我提前做好攻略,想多逛几个景点,而朋友嫌累,更愿意躲在房间睡觉,那就在房间里待着,当换了个地方玩手机吧。
有了“搭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习惯住酒店,我也习惯住酒店;你喜欢吃特色美食,我也喜欢尝试;你精力旺盛想到处转转,我也想游遍所有景点……在旅游这件事上,我们各方面都很合拍。如果不合拍,那就另找一个合拍的,谁也不必迁就谁,大家的目的原本就是找到爱好相同的人,开开心心地玩一场,你高兴,我也快乐。
曾读过徐志摩的诗句: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句诗很适合形容搭子们的关系。互相交会过后,绝大多数的结局是忘掉,但也有一部分会记得,还因而进一步深度发展。
小媛就是一个例子。当她在朋友圈里宣布订婚的消息时,让她的很多朋友吃惊不已。大家都知道小媛一向恐婚,谢绝过诸多人给她介绍男友的好意。怎么突然就改变主意了呢?小媛羞涩地告诉大家,前段时间她找了一个“书搭子”,大家一起读书,交流读书感想。这个“书搭子”和小媛一样,特别喜欢读书,而且他们三观类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因为没有“交友”负担,小媛与对方相处得轻松、愉悦,竟意外发现了对方那颗“有趣的灵魂”。而恰好对方也有这种感觉,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从“搭子”发展成了男女朋友,直到“修成正果”。
“搭子”社交,其实是一种陌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浅社交”,这种关系既能够相互激励,又因为边界感的存在而不会给彼此造成额外负担,很适合当下压力日增而又忙忙碌碌的年轻人。如果想要快速摆脱一个人的孤独感,找一个精准陪伴的“搭子”还是可行的。
作者:乔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