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 孙丽萍)既能飞檐走壁,又见侠骨热肠……海派经典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连日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热演,首次以上、下本连演的形式完整登上舞台,展现了上海京剧院对经典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尝试。
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重登舞台。(受访方供图)
京剧《七侠五义》改编自同名古典小说《三侠五义》,最早于1957年首演、风靡上海。上世纪80年代该剧再演,依然轰动申城,连演百场而不衰,一票难求由此成为上海京剧院海派京剧的经典。
《七侠五义》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讲述南侠展昭受封“御猫”,与锦毛鼠白玉堂行侠仗义、“闹海翻江”的故事。这一民间传奇流传甚广、极富生命力,对后来的香港武侠小说也有很大影响。其中,“包拯”一角为麒派应工,脸谱勾画、髯口,从穿着到演唱都有浓厚海派麒派韵味。
图为“御猫”展昭与“锦毛鼠”白玉堂。(受访方供图)
上海京剧院表示,重排这一享有盛誉的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一方面是传承经典,另一方面可以为京剧“练兵”,全面展示上海京剧院中青年演员的实力风采,同时也是为了筹备参演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随着《七侠五义》上本在热烈的喝彩声中落幕,下本演出也将“浮出水面”,于25日、26日连演两天。据介绍,《七侠五义》(下本)续写侠义传奇,剧中白玉堂夜探冲霄楼、蒋平潜入寒潭捞印,舞台上刀光剑影,人物各具神采,舞台机关布景精妙,剧情环环相扣、步步惊心,加上科技感的多媒体影像营造沉浸式体验。为了显示侠客们“飞檐走壁”的身手,演员们甚至在舞台上吊起了威亚。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