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多条关于“发烧”“呼吸道疾病”的新闻
登上热搜
11月23日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网站发布了
2023年第46周第779期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46周(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全国报告205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流行高峰期提前到来
注意佩戴口罩,接种疫苗!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介绍,目前流感处于流行期,较往年有所提前,预示着今年的流行高峰也将早于往年到来。
“感染过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的人还有可能感染其他种类,出现混合感染、先后感染,不要放松警惕。”王全意特别提示,在防护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多病共防。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等感染风险较高场所,乘坐交通工具或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同时,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尤其要做好防护。
另外,目前流感的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亚型,根据测序分析,该亚型与疫苗匹配程度较好,接种疫苗能够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王全意呼吁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的重点人群积极接种疫苗,做好防护。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上海有所回落
11月23日,记者走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受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秋冬季常见病菌的共同影响,过去的两个月,申城各家儿童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儿科持续爆棚。
近日以来,虽然就诊数据有所回落,但专家特别提醒,今冬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挂号窗口有序
“二刷三刷”患儿并不少
就诊呈“潮汐式”
“孩子才15个月,反复发烧了3天。”范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年纪小,我们也不敢随便用药,就赶紧来医院看病了。”在门诊大厅前的户外休息区,范女士仍注意检查着孩子的口罩,“我让家人进去挂号排队,待会儿打电话我再带孩子到就诊区域,尽量避免在密闭的室内交叉感染。”
门诊诊室前,不乏焦心的父母不时站起身询问情况,但预检台护士告诉记者,近两周以来,白天就诊人数已较之前下降,临近下班、放学的时间,又会出现“潮汐式”的高峰。
23日上午,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邬宇芬在门诊支援,“把全部的患儿接诊完,一看时间,已经下午两点了。”为应对近期的就诊高峰,儿中心开出了近30个诊室,将发热门诊、普通门诊与急诊统筹考虑,“由于晚间没有专科门诊的缓冲,每天下午三四点开始,除了全院内科医生的排班,我们也动员病房高年资医师轮班,针对性支援中班,满足下午、晚间的大量就诊需求。”
邬宇芬向就诊患儿的家长耐心解释,“肺炎支原体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而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不用太担心,哪怕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肺炎,也并不难治疗,只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保持时间较短,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反复感染。”
“二刷”、甚至“三刷”儿科的患儿近期并不少。这是蒋女士两个月内第二次带着儿子来就诊了,“又发烧了,班上有十几个生病的同学,还是比较担心到底是什么病毒,好对症下药早点康复。”
在“升级版”检验套餐中,蒋女士弄清了这次的“罪魁祸首”:副流感病毒PIV-1。邬宇芬告诉记者,近期临床上出现各种病毒的叠加,除了大众比较熟悉的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外,还有腺病毒、鼻病毒等。“为了提高就诊效率,我们开通了诊前检验的服务,家长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服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就可以预约开单,到院后,也可以在排队就诊期间先做检查,带着报告单问诊。”
输液患儿仍不少
近7成感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
邬宇芬介绍,从10月开始,医院特别对支原体RNA阳性检出率进行了统计:10月从20%、30%,曾一度增加至约50%。“不过,从11月中旬开始,也就是上周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已经有了下降趋势,目前的支原体RNA阳性率占约30%。”而与此同时,流感从上周起迎来了增长趋势,目前甲流病毒阳性率约占40%,“检验科与发热门诊、门急诊每周进行动态调整,会根据就诊的普遍情况优先开具检查项目。”
究竟为何今年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如此之多?
她解释,主要有几大原因,“病毒的流行都有‘大小年’之分,比如流感病毒、合胞病毒一般都是天冷之后才会出现高峰,但今年3月、4月的时候,已经流行过一次,这样一年出现两个流行季的情况比较罕见。”其次,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像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并不会特意检查,如今也有了一定的检出率。“另外,前几年大家的防护意识比较好,体内的病毒抗体也少了。”
门诊压力大,输液、住院的压力同样不小。据悉,儿中心近期以来最高峰的日输液量达到约1500人次,目前回落了三分之一;为了让住院患儿等的时间再短一些,全院内科病房统一“一张床”调配。“如果检验结果中,白细胞升高不明显,可口服用药;如果明显升高,或已经明确为肺炎的,则静脉吸收效果更好。”
当然,病毒并非只对孩子产生影响,在连轴转、高负荷的工作中,也有一部分医护人员感染、发烧,“对于已经生病的同事,医院尽量保证其休息,同时为在岗员工准备了VC泡腾片、营养加餐、润喉糖等,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关爱。”
医护人员连轴转为患儿治疗
在专家看来,生病后,及时治疗和充分休息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在病房、输液室都看见不少孩子还在写功课,也有不少家长在就诊时表达了焦虑,怕持续的病程会影响读书。”邬宇芬坦言,“学习不急于一时,让孩子无后顾之忧先把身体养好更重要。”
为此,她向家长们提出建议:“以肺炎支原体为例,75%酒精、含氯消毒液都可即刻杀死病毒,在家中还是应做好清洁消毒;同时,告诉孩子在人员密集场所要戴口罩、勤洗手,如果家中已经出现人员感染,应适当隔离,尤其对老、小等重点人群做好保护。”
最后她特别提到,近期网上出现不少“这一轮肺炎中孩子得了白肺”的声音,其实是一种误解。“新冠感染中俗称的‘白肺’,是间质性肺炎,肺泡结构被破坏;而近期的‘白肺’,是影像学上的‘肺实变’,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细胞替代,因此在CT上表现为形高密度影,并不会累及全肺。”根据临床数据,无论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流感病毒感染等,患儿预后都比较好,近期重症率并未上升,也无因此死亡的病例。“家长无需过度恐慌,如有条件者,仍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有效降低感染的可能。”
儿童专科医院就诊量激增
国家卫建委回应
综合报道,针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医院门急诊量增长,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增多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一些民众特别是患儿家庭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专家指出,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疗方案以后,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居家治疗。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医?
根据专家建议,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北京儿童医院和儿研所门诊数据显示,目前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下降至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第四位,排名前三位的为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介绍:“现在是以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还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甲流、乙流是占比较高的比例。”
流感还是支原体,家长如何判断?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介绍,支原体肺炎高峰发病年龄一般是五岁以上或学龄期的儿童。一旦感染以后会出现明显的高热,伴有刺激性的干咳,医生查体往往听不到典型的干啰音、湿啰音等呼吸道的体征,如果这类孩子发热超过5天以上,经过前期治疗效果不好,拍胸片时会发现肺部有一块病变。
目前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感染,早期症状是突然的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的症状。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是精神状态跟以往不一样。小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好好吃奶、甚至少动等。
细菌感染初期没什么特别特征,但体温会有一个缓慢的上升过程。感染到一定程度,体温很难控制,一般的退热药难以降到正常,细菌感染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另外,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这些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为主。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别感染才可能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引起比较重的腺病毒肺炎,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经过一般的治疗往往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明显的改变,像呼吸费力、明显的咳嗽喘息,甚至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一些比较大的儿童可能检测出腺病毒阳性,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就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孩子发烧需要静脉注射吗?
病毒感染的病程一般为3-5天,这类病毒性感染的疾病绝大部分不需要静脉输液。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介绍,“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都需要输液,比如,流感通过药物治疗即可,且治理流感的药物是非常可及的。家长可以去家附近有儿科资质的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就医,不需要太过焦虑。”
儿科专家:互联网医疗更便利
赵成松表示,互联网诊疗是对线下医疗的很好补充,尤其是晚间,上班族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陪孩子在线上问诊,可以大大提高就诊效率。赵成松说,“比如,孩子如果吃药可见好转,已经在就近医院做过检查、化验的,想继续开一些儿童医院的自制药剂,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的。不建议家长一发烧就来儿童医院和儿研所,呼吸道病菌易在人员集中密闭的环境中产生交叉感染,越是人员集中且密闭的空间,越容易交叉感染。”
东方网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网站、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