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2023-11-16 16:12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今天(11月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也就是海洋三号01星。该卫星可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指标达到国际水色遥感卫星先进水平。

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海洋三号01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海洋中海水的颜色进行观测,从而反演海洋水体成分,可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和气象等行业的应用,助力海洋环境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三号01星)上主要有三个载荷,第一个载荷就是水色、水温的扫描仪,第二个载荷就是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第三个载荷就是海岸带成像仪。全球海洋气候的变化研究,比如全球气候的变暖,还有全球的碳循环中,它可以承担重要的角色。

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海洋三号01星是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的首发星,相比上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星在海洋水色产品种类、探测能力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卫星设计寿命8年。除了可对全球大洋水体开展高精度、多谱段、长时间序列观测,还对百姓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 王丽丽: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的探测,以及对全球的气候的变化,可以进行一些研究。对近岸的生态环境、近岸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近岸的初级生产力进行探测,也是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

  太空“看海”怎么看?有多难?

  海洋三号01星通过对海洋水体颜色的观测,从而反演海水的组成部分,对海洋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那为什么要用卫星来观测海洋水色?其中又有哪些难点呢?一起来了解。

  海洋水色,顾名思义也就是海洋水体的颜色。海洋三号01星要做的,就是通过它携带的设备去观测海洋水色,透过水体的颜色来分析水体组成成分,为有关部门提供分析数据。用卫星来观测海洋水色是大面积观测海水组成成分的唯一手段。

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 林明森:海洋的水色主要是由光学特性来表征,那么对于观测的参数来说,主要是全球的海洋叶绿素浓度、近岸的悬浮泥沙浓度和有机污染物共同组成的。

  用卫星看水色也不是在太空中拍一张照片那么简单,在万米高空看海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洋的颜色太暗,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干扰卫星成像的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需要研制人员一一去攻克。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首先是云,第二就是太阳的耀斑,再一个就是有一个弱干扰,就是晴空大气。所以,在做海面信息提取的时候,把大气的影响去除是非常必要。

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孟令杰介绍,海洋三号01星携带的水色水温扫描仪、中分辨率可编程成像光谱仪等“黑科技”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让卫星看海看得更加清楚。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有了海洋卫星以后,使得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大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海洋的水色、水温的基本要素的监测,将使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是大大提升。

  强调共享共用 获取大量数据可供全球使用

  据介绍,海洋三号01星成功发射后,不仅会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体业务需求,还会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发挥重要作用。

一起到太空来“看海”新一代海洋卫星发射成功

  海洋三号01星发射入轨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测试过程中会获取大量海洋科学、海洋的碳循环、海洋的水色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给全球的科学家和有关部门使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卫星应用等方面,我国还通过共享机制,将为东盟地区开放相应的服务。未来,随着卫星应用的深入和推广,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将会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师 孟令杰:相信我们的海洋水色卫星,还有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卫星,也将在国际上发挥它的共享共用的力度,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来贡献我们国家的力量。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新华社香港10月1日电题:“站在甲板上,心里特别自豪”——香港市民参观戚继光舰、沂蒙山舰点燃爱国热情 正在执行远海综合实习访问任务的中国海军83舰编队9月30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区,从当日起至10月2日组织舰艇开放交流活动。
02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
02
10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累计通过量达1.28亿吨,同比增长11.15%;葛洲坝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3998艘次,同比增长5.2%,累计通过量达1.32亿吨,同比增长11.49%;共保障3330.45万吨民生物资过坝,持续为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发挥和沿江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2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01
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
01
9月2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幼儿园举行的“花好月圆 古韵迎中秋”主题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彩绘灯笼。随着国庆、中秋的临近,各地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01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
30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将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
30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