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上海宣告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改后,如今,这座全球超大城市已经进入了旧改的“下半场”,城市更新进入了关键时期。
上海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之地。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之中,如何实现人民生活改善与历史文脉传承的协同共进,如何既能留住记忆,又能绘就新时代蓝图?
地处城市最核心,又是上海之根的黄浦,首当其冲。
老城厢“心脏”项目拿到“工规证”
近日,黄浦老城厢中轴核心的重点项目,终于拿到了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也意味着黄浦老城厢的城市更新进入了新的节点,核心区的新风貌即将浮出水面。
老城厢中轴核心项目原貌
今年以来,黄浦的城市更新继续提速,多个旧改项目动工,除了老城厢中轴项目外,还有老西门板块项目、新天地板块项目等等,并且,除此之外,又有约24万平方米土地被纳入黄浦区2023年度国土资源利用计划,该方案涉及黄浦区2023年至2025年间土地储备、专项准备计划地块的详细情况。
但是,站在城市文化与精神巅峰的老城厢,土地资源极其稀缺,土地的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老城厢中轴核心,土地的珍贵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老城厢规划示意图
老城厢,这个470年前上海第一道城墙筑起的地方,左连新天地,右望陆家嘴,北临外滩,南接海派文脉,老城厢的地段犹如钻戒上的那颗钻石一样,从来都是上海的中心。
自元代设县到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期间,以上海道署与县衙为主的政府机构一直在老城厢,老城厢是上海绝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仰中心。
如今,老城厢的更新,意味着上海“中心”的更新、“封面”的更新,也意味着这座“人民城市”回馈给人民的文化的传承以及未来居住的新高度。
老城厢融合着上海的过去与未来
此次老城厢中轴核心项目拿到工程规划许可证,也让大家更加期待老城厢核心,将给出怎样的城市封面?
城市封面规划,打造“双质“空间
在《上海市黄浦区单元规划(2020—2035)》中,对黄浦区发展的目标愿景最核心的点是——“全球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那么老城厢,就是其核心的核心。因为城市的发展永远都是一个循环,先往外扩,再往内收。根据上海2035规划,这里是黄浦全域CAZ(中央活动区)的核心承载区,是“一江一河”的核心功能区。
黄浦规划示意图
将依托通江活力走廊“蓝绿丝带”由西向东建设、轨道交通14号线站点TOD开发以及外滩金融集聚带南部片区初步成型之契机,全面营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最特色历史人文活力区。通过精心塑造历史人文活力街区和绿色生态城区,实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
老城厢打造最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活力区
新一轮的老城厢地区风貌和格局保护总体方向和形态方案显示,未来老城厢将保持内低外高的空间格局,保护和传承老城厢风貌特色,形成“一轴三心多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轴”是指方浜路-昼锦路公共活动带;“三心”是指依托豫园和文庙以及慈修庵形成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办公核心;“多组团”是指形成多个居住、商办功能组团,并通过历史街巷串联。(资料来源:黄浦规划资源)
老城厢规划示意图
未来老城厢的定位,是要打造提升为一个商业、文化、办公、居住等多业态混合,实现外滩金融集聚带与新天地商务区联动发展,承载上海过去、今天和未来发展的综合功能区域。
老城厢的中心,更是重中之重,这里将成为最经典的“双质”空间——即代表上海历史的特质空间 + 代表上海当代的品质空间。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央活力区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老城厢的中轴核心,也正位于“蓝绿丝带”的中间地带,于文化与绿色节点附近,依邻着绿色廊道与文化漫步道。未来从这里步行或者骑车出发,很快就能抵达外滩或是新天地,在外滩打卡网红下午茶、在新天地逛街购物,就是可以预见的日常。
从地理空间看,这里是上海地理位置的物理中心,是CAZ城市格局和回归市心议题中的锚点,以此为源,再造城市的繁华主场,复兴文化符号;
从心理空间看,这里是上海人的精神原乡,是上海人的心理中心,这里有上海的记忆、上海的味道,这里藏着上海的乡愁;
从未来发展看,这里是上海这座卓越城市的活力中心,城市封面,洋溢着对未来的信念和憧憬……
在上海最高能级之地的老城厢核心,如何演绎历史与未来的融合,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问题又聚焦到了老城厢的核心项目上。
城市核心的核心,又现海派低密墅居
中轴核心项目的“工规证”已经拿到,意味着这个老城厢的“重头戏”终于要开演。
执笔者是华润置地和南房集团。
对于华润置地来说,作为一家深入城市肌理、尊重城市历史、自觉承载和发扬海派文脉的央企,早已跟随城市发展的脉搏,深入一江一河,打造与时代同频的作品。
对于南房来说,已经在黄浦深耕27载,肩负国企的使命与职责,以黄浦旧城改造为主要落脚点,不断激活建筑瑰宝的恒久价值,为老城厢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这样的两大强者的联手,要带来的是一个城市运营的样本、一个风貌保护的样本、一个旧城改造的样本。
在上海的最核心,要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卓越人居环境,定制理想人居空间,也就要求老城厢里的城市更新项目,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适用的功能、有着摩登的审美、有着精工的细节。
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很多开发商都采用“高低配“这一模式,用高层和低密墅居来平衡土地空间的利用率。但这个项目没有这样做,因为这块城市核心的土地,值得更好的作品。
这里蕴藏着历史赋予建筑的风骨,这不是每座城市的中心项目都有的,而老城厢偏偏就有。这也意味着这里不是简单的居住空间,更是延续海派文化的传承空间。
这个超级城市更新项目中,区域内有约1.78万平方米的保留保护历史建筑,其中有一条风貌保护街巷“望云路”,5条建议保留的巷弄,4段建议保留的历史界面,4处建议保留的历史肌理,以及延续小尺度肌理单元,保护区内的过街楼、地界碑,以及古树名木,都将以修缮的面貌,继续讲述着老城厢的历史。
项目中的历史保护街区
为了与历史风貌更好地融合,整个地块限高12米,也就意味着城市最核心将打造一处绝对稀缺的低密住宅。
所谓低密,也不是高低配下挤出的排屋,而是在还原城市的肌理之下,用一宅一定制的匠心,打造出的更上海、更纯粹、更美好的海派低密墅居。
项目保留了街巷的格局,把历史建筑变成历史记忆标识点,延续并织补老城厢独有的小肌理单元模式,完善演绎新的院落空间,形成历史与当代共生的肌理。
建筑保留了历史特征,有细节,有韵味;街道是可漫步的,与历史建筑的偶遇,让漫步更有温度;点、线、面的结合,幻化出了全新的城市空间,可阅读过去,也可感知未来。
这样的城市封面居住,在上海,也唯有老城厢。左手历史,右手繁华,穿越时空的虫洞,享受城市的塔尖资源,带来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松弛感。
这一次,华润置地和南房集团,站在黄浦江激情澎湃的潮头,深入上海的第一道城墙筑起的老城厢,于历史风貌区中打捞岁月沉香,用海派优化人居、献礼城市、致敬上海的城市雄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