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11月,全国共有大小赛事近百场!马拉松的热度,可见一斑。
11月5日,铜陵半程马拉松赛在该市铜文化园广场鸣枪开跑。
带着孩子,穿上赛事统一服装,在马拉松赛道上来一场5公里“亲子跑”是一种什么感觉?
“无论是氛围感还是仪式感都是直接拉满,太赞了!”陪孩子一起完成5公里的铜陵市民程鑫昊格外开心。
9月份以来,马拉松赛遍地开花。这项极限运动正在通过设置不同参赛项目的方式,与普通人拉近距离。越来越多的人奔跑起来,并且越跑越上头。
上万人带着热爱和激情奔跑
11月5日,2023铜陵半程马拉松起跑瞬间。高凌君 摄
发令枪响,你从起点开始奔跑,接下来将看到逾万人朝着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样子。
专业跑者志在拿名次;爸爸妈妈在赛道上给孩子上了坚持这一课;白发跑者携手鼓励彼此陪伴完成预定目标……
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这一路陪伴你的有最美的风景,还有为你打气的陌生人。当你快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有人给你力量。
如果说,跑步普遍源于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参加马拉松赛,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出发点。
有人参赛是为了与职业选手以及精英跑者同赛道比赛、挑战自己;有人表示这是能力提高之后的水到渠成;有人将去外地参赛与旅游结合起来,享受生活;有人喜欢造型别致、充满各地特色的完赛奖牌;也有人享受赛事本身的热烈氛围。
跑步17年、4次参加北京马拉松的马拉松爱好者李敬涛就对“北马”的热烈氛围印象深刻:“比赛前三万人齐唱国歌,经常会把选手感动得泪流满面。”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跑步、热爱跑步,进而加入“跑马”阵营,铜陵遇见铜马跑团团长魏琴对此感触尤为深刻。成立于2020年3月的铜陵遇见铜马跑团目前已有成员927人,并且入团的人数还在上升中。
“新加入跑团的人群以年轻人、大学生、中年女性居多,说明大家跑步热情越来越高、跑者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大家越来越重视身材管理、健康管理。”魏琴表示。
在有多年马拉松参赛经验的跑者洪燕珍看来,国内的马拉松赛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了不同参赛项目,全马、半马、10公里健康跑、5公里亲子跑等项目能让不同能力的人进行差异化选择,提高了全民参与度,“所以马拉松赛参赛人员规模动辄破万。”
“感觉每个城市都有一场马拉松”
11月5日,2023铜陵半程马拉松选手冲线。高凌君 摄
2小时15分,这个半程马拉松完赛成绩对于首次参加正规马拉松赛事的铜陵市民方菁而言,已然十分满意。
“10月15日的池州马拉松比‘铜马’早了三个星期,参加‘池马’其实还有为参加家乡‘铜马’试水的意思。”方菁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始,自己的朋友圈里每到周末都是跑友分享的在各地参赛的图片、视频和成绩,“感觉每个城市都有一场马拉松,看得人心里痒痒,忍不住想要参加。”
9月份以来,马拉松赛事明显热起来。仅以10月份的安徽来说,10月15日,池州马拉松、金安区半程马拉松鸣枪;10月22日,淮南、蚌埠以及舒城环万佛湖马拉松开跑;10月29日,六安马拉松、黄山马拉松举办。进入11月份,马拉松赛事热度不减,除去5日的铜陵半程马拉松、马鞍山·采石矶半程马拉松外,还有12日的颍上马拉松、19日的合肥马拉松。
成绩已经达标国家一级运动员的马拉松跑者方悟寒对赛事增多同样深有感触。今年他已经参加了9场马拉松赛,其中省内赛事6场。今年3月26日,他还以1小时12分39秒的成绩获得2023芜湖航空马拉松赛半马男子组冠军。
为何人们会感觉今年的马拉松赛事格外多?一是因为9至11月本身就是马拉松赛“旺季”,二是曾因疫情停摆的赛事全面恢复了,三是因为各地希望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直观展示城市形象、彰显城市活力和魅力。
比如,各地马拉松赛赛道设置都是精心设计以展示城市亮丽风景,许多城市宣布选手凭马拉松赛的参赛号码布可免门票畅游当地景区。在9月26日举办的“铜马”赛事发布会上,铜陵市副市长杨文萍介绍了铜陵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等情况,并表示:“2023年铜陵半程马拉松赛是世界看铜陵、看安徽的重要窗口。”
科学训练、合理参赛、安全完赛最重要
11月5日举行的铜陵半程马拉松赛“欢乐跑”项目中,正在全力奔跑的孩子。潘伟 摄
在马拉松赛的终点处,赛后拉伸同样是一道风景。虽然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拉伸方法,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动机:尽快恢复、避免受伤。当然,也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次。
说起拉伸的必要性,方菁对首次尝试“半马”后的肌肉酸疼记忆深刻:“除了热血和坚持,我还需要去学习一些跑步、运动拉伸相关知识,更需要堆积跑量,才能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相比较5公里、10公里的跑步距离,“跑马”更需要科学训练、合理参赛,安全完赛应是参加马拉松赛的首要目标。
魏琴认为,新手应该以慢跑为主,偶尔跑速度,在不影响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跑量,参加马拉松赛事要有一定的跑量基础。方悟寒表示,马拉松训练应该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前期不要追求速度,需要堆积跑量、配合力量练习,避免受伤。
担任过2023芜湖马拉松赛事“官兔”并有过两次赛事急救经历的洪燕珍建议,无潜在风险性疾病、有坚持跑步习惯的,单次跑量达到15公里以上可以尝试半马;月跑量在200至300公里,有系统性训练,单次跑量可以达到30公里以上的,可以尝试全马。
伴随着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训练越来越科学,再加上科技跑鞋的助力,马拉松好成绩不断被刷新,也导致追求“PB”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普通跑者而言,健康持久地跑下去才是我们参与这项运动的目标。
在跑步中愉悦自己、在坚持中挑战自己,感受参与的快乐、收获健康的生活,这应是“跑马”的意义所在。
文字:刘洋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