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卫波报道
最近你有没有感觉到天气比同期热?11月2日,太原市最高气温25℃,山西南部平陆等地区最高气温26℃。今年10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本来早该入冬,目前仍停留在秋天。今年冬天会不会“推迟”?会是一个暖冬吗?11月2日,记者采访了省气候中心相关专家。
今年冬天大概率会“推迟”
“10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不少地方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科科长闫加海介绍,今年气温普遍偏高,11月2日我省南部平陆等地区最高气温26℃。从目前监测来看,今天冬天大概率会“推迟”。
本周前期,我国中东部仍然维持偏暖格局,华北、黄淮等地不少地方出现同期罕见的暖热天气。其中,京津冀、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多地部分地区体验到同期罕见的暖热。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200余个气象站气温打破或追平当地10月下旬纪录,银川、太原、乌鲁木齐、沈阳入冬进程大幅延缓。
今年冬天会不会是暖冬
最近气温这么高,今年冬天会不会是个暖冬?闫加海介绍,目前多方机构、单位参与的会商判断,今年可能是一个暖冬。
暖冬还是冷冬到底谁说了算?为此,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也在2017年5月发布。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都是暖冬了,就不应该冷了吧?其实这是公众的一个误区!暖冬是一个气候学的概念,即使在暖冬年中也会有阶段性的冷。暖冬年,天气过程的变化周期依然明显,也会出现强冷空气过程。比如1-2天内,最高气温从20℃降到10℃、从10℃降到-3℃,人体的感觉都是很明显的。
“今年冬天会不会是历史上最暖,目前还不好判断。”闫加海表示,要等今年冬天结束以后,通过数据观测,才能有明确定性,总体判断今天冬天要比往年偏暖。但是冬天仍然会有阶段性冷空气活动,公众需密切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和预警。
▲判定冷暖冬的国家标准
影响暖冬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暖冬与ENSO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和异常降温的两种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会引起我国冬季气候的异常。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
影响我们国家气候的因素较多,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一些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增加、东亚冬季风减弱、火山和太阳活动等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急剧增加是近几十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矿物质燃烧和森林砍伐导致温室气体大规模的排入大气中,由于温室气体特有的保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平均温度的升高。特别是冬季温度的升高,导致暖冬的形成。
气候变化的一个特征就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有一个特征就是气候的波动性异常。闫加海表示,气候本来应该是正常的波动,气候变暖后导致振荡幅度加剧,这也符合今年气候的特征。像今年四五月,从节气来说已是春末夏初,天气本应逐渐转暖,但连续的强空气过程和阴雨天气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冬天,而紧接着就是6月份包括我省多地在内的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连续且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和异常降温的两种现象
那么暖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11月1日太原进入供热季,冬季气温偏高的情况下,供热部门可以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预报,及时调整供热策略,减少供热的能源消耗。对于采取空调制热来说,气温偏高还可以减低部分电力供应的压力。冬季冷空气不强,天气温暖,可以减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一些疾病的发作率;但暖冬也有不利影响。由于冬季的气温偏高,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冬季前期气温偏高易导致冬小麦旺长,不利于冬小麦越冬。
▲我省10月气温距平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