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午,家住湘江新区莲花镇龙台村的王先生(化姓)突然接到一则噩耗。为救不慎落水的三岁儿子,不会游泳的妻子跳入水中施救。最终,孩子在路人的帮助下成功获救,但王先生的妻子却不幸溺亡。
▲事发地
10月30日,王先生告诉记者,10月27号中午,自己在外工作时接到家人电话,称王先生的妻子和孩子不幸落入家附近的水渠中。王先生赶到现场后得知,孩子已被附近居民救起,但妻子却没了踪影。
“她带我小孩去剪头发,在回来的路上,可能是小孩子在玩耍,捡石头想往水里丢,一丢可能就在那边失足掉下去,我老婆可能一着急就跟着跳下去了。她不会游泳,但她作为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小孩掉下去了,肯定脑袋里面什么都不想了,直接下去救。”王先生告诉记者,事发当天,妻子是带着孩子出门理发。这条水渠旁的公路是平时进出村的必经之路,三岁大的孩子平时也常在水渠边玩耍,但没有想到这次却出了意外。
事发时,张先生恰巧开车路过。当发现异常后,张先生立即下车跳入水中施救。
▲张先生讲述救人经过
“我开车经过的时候看到菜就放在路边,一个小孩子趴伏在水中间,我当时衣服鞋子都没脱,赶紧下去,抱到手里之后小孩子已经不知道说话了,手抓得很紧,我是把他顶在头顶上,顶上来的。”据张先生回忆,当时救人时并未看到王先生妻子的身影。男孩被救上岸后一段时间,周边群众才意识到孩子母亲可能也在水中。
“12点40我接到岳父电话,我马上赶回来,看到好多人围在这里,孩子已经救起来送医了。我当时没看到我老婆,还以为她自救了,很久都没看到她……”说到这里,王先生泣不成声。
记者在现场发现,事发水渠宽约10米,水深半米左右,水渠两侧长有较深植被,路面与水渠分段处未设置护栏。王先生表示,当自己赶到现场后,曾试图对妻子进行抢救,但最终未能抢救成功。
“当时,你看到的这些浅滩都是水,那时候有两米多深的水。当时救上来,我对她进行抢救,但是时间已经太久了,做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都没用了。”王先生说。
通过当地公安现场调查,判断此次孩子与家长落水为意外事故。王先生的孩子经过抢救,已经度过危险期,目前仍在医院住院治疗。当地政府表示,将加大防溺水宣传力度,并做好水渠附近安全劝导工作。
生命的逝去令人心痛!
据不完全统计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堪称“第一杀手”
家长的看护和安全教育
是孩子最好的“护身符”
这些防溺水安全知识
家长孩子都要牢记!
防范溺水
要了解容易溺水的几种情况
警惕溺水高风险地点
↓↓↓
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1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3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预防溺水
“六不准”“四不要”
一定要牢记
↓↓↓
防溺水“六不准”
1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四不要”
1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3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4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这些自救措施也请牢记!
危急时刻能救命!
↓↓↓
溺水自救措施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抽筋:
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
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
1.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2.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 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记者:毛冀杲综合中国应急管理报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