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版“宽窄巷子”要来了!将于明年开放

2023-10-28 13:42来源: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郑州管城区,一处集文化、商业为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即将亮相。目前,该项目核心区已经基本建成,明年,郑州特色的“宽窄巷子”将面向市民开放。这个“藏在”市中心的大项目,还有哪些亮点和新进展?一起来瞧瞧。

  将成为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重地

  和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

  长期以来,商代都城遗址淹没于高楼大厦之间,周围遍布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连片棚户区,其历史文化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为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老城区有机更新,围绕商代都城遗址,郑州提出建设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项目,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重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承载区和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

  记者了解到,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项目规划建设范围约6平方公里,其中,项目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位于郑州市城东路以西,城南路以北,南下街、北下街以东,城北路、管城后街以南的围合区域。包含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管城街·衙署片区、北大街、平等街等六大更新片区;夕阳楼、书院街、塔湾古街、亳都古巷等六大文旅片区。此外,还有商都遗址博物院、东城垣博物馆、郑州文庙、城隍庙、郑州商都文化中心等文化地标。

  未来,项目周边的连片棚户区会被更新改造成为商业、文化场所,包括沉浸式商业街区、中原特色文化街区、城市商业活力中心、城市美学中心等,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郑州文商旅融合的消费中心、文旅中心。

  项目核心区已经基本建成

  未来将形成“博物馆+商业”融合街区

  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项目核心区建设进展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在现场可以看到,该项目被东侧和南侧的商代古城墙“半包围”,墙外是焕然一新的楼房商铺;墙内,则是充满设计感的博物院、展馆等文化场所,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座历史辉煌的古都的“前世”和“新生”。

郑州版“宽窄巷子”要来了!将于明年开放

  管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项目核心区已经基本建成,顺城街、管城街、平等街等文化街区已经面向市民开放;位于郑州文庙东侧的亳都古巷处于建设阶段,今年年底将全面封顶;书院街、夕阳楼片区则处于考古发掘状态,待发掘完毕后将建成文化展览、商业综合体等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规划,亳都古巷和与其相邻的开元寺塔湾古街将打造“一动一静”两个古建街区,形成“博物馆+商业”的融合模式;夕阳楼片区则计划开发地下空间,建设文化展览场馆。

郑州版“宽窄巷子”要来了!将于明年开放

  “下一步工作,要对项目核心区内部和周边的一些文化点位进行提升。”这位工作人员举例,今年9月下旬,位于城东路与城南路交叉口的郑州商都文化中心一层刚刚面向市民开放;而位于城南路南侧的“阜民里”步行街也将于明年5月建成。

  可“沉浸式”体验商朝生活

  步行街将成郑州版“宽窄巷子”

  说到刚建成的郑州商都文化中心和即将亮相的“阜民里”步行街,其建成后的游览体验很值得期待。

  A.郑州商都文化中心

  据介绍,郑州商都文化中心毗邻郑州文庙、郑州城隍庙、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一座集文化研学和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综合体,同时也是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郑州版“宽窄巷子”要来了!将于明年开放

  该场馆是基于一座医院建筑更新改造而成,一层对市民免费开放,以开展讲座、文化展览为主要内容;二层是收费体验馆,加持各种AR“黑科技”,主要面向青少年开放,可让孩子们了解商朝人的衣食住行,亲身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

  以郑州商都文化中心为起点,这里还推出了“商都文化体验”和“休闲市井烟火”两条游览路径,前者串联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文庙、郑州商城宫殿区考古中心等文化场馆,后者通向管城街、平等街、阜民里等更新改造街区。通过两条线路,游客们既能“沉浸式”感受商城历史文化,又能在更新后的老城街区品尝非遗小吃。

  B.“阜民里”商业步行街

  对于一些老郑州人来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阜民里”饱含着城市记忆。梧桐树、窄巷弄,红砖红瓦、木窗铁门……这是一个完整保留20世纪建筑风貌的古老街区。

  记者在该片区建设现场看到,这里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式升高,街道紧凑,房屋密集。整个片区被围墙和防护网包围着,几台塔吊正处于工作状态。

郑州版“宽窄巷子”要来了!将于明年开放

  据“阜民里”城市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曾是危房遍地的棚户区,虽然老旧建筑已无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但为了留住历史建筑景观和人们的珍贵记忆,施工保留了“阜民里”的建筑格局,以红色和灰色为主色调,将其建设为充满古城韵味的商业步行街。

  “建设进度已完成70%。”这位工作人员透露,建设过程中,共有1067户居民从“阜民里”迁出,承担步行街设计工作的,是成都宽窄巷子的设计公司,未来,“阜民里”将会是郑州一处新地标,成为有郑州特色的“宽窄巷子”。

  连接国际

  这里将形成

  可观的经济“流量”和“留量”

  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这样体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后将对郑州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对此,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理想谈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在日益彰显文化自信的当下,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更多从两个方面实现“文化赋能”,吸引更多经济要素在商都郑州形成可观的“流量”和“留量”,实现“近悦”和“远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项目本身的“直接效应”,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项目以国际范、烟火气、人情味等特色,建成网红打卡地,成为文旅产业的亮点、增长点。

  二是相关产业的“间接效应”,项目建成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将吸引更多企业、人才等生产要素汇聚郑州。

  国际商都历史文化片区何以连接国际?

  崔理想认为,项目建成后,国际知名的品牌店、旗舰店将被“引进来”,使其与商城遗址文化交相呼应,让国际要素既“入乡随俗”也“宾至如归”。同时,通过系列国际化的文化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借助“四条丝路”,让郑州的优势传统文化以及产品、服务等业态“走出去”。

  市民生活方面,“城市服务功能的迭代升级,就好像咱们日常收拾屋子、置换家具一样,在完成后总是让人心情愉悦。”崔理想认为,项目带动城市更新,一方面,加强了市民的经济参与,从文旅、商业发展中获取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加深了市民的文化参与,通过深度休闲体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享受现代生活的美好。

  转自:顶端新闻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此外还发挥着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
03
6月30日,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如今,一些牧民采用机械化转场的方式来到夏牧场,开始搭建毡房、剪羊毛等工作。
03
7月2日,集装箱船舶靠泊在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东营港一突堤集装箱码头建成启用,填补了东营地区没有集装箱专用码头的空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3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地处湘鄂边界、长江南岸、洞庭湖东侧,河湖水系发达,渔猎文化源远流长。
02
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当日,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集市乌日贡主题活动在莫日根广场举行,人们在活动中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赫哲族非遗技艺,体验乌日贡传统项目。
02
当日,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精准铺设到位,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一局铺轨施工的西延高铁顺利实现轨道贯通。截至目前,西延高铁路基、桥梁、隧道和无砟轨道等重点施工任务,以及新建8座站房基础和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
02
这是地球彩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3时拍摄,经辐射校正、红绿蓝(558-631nm、500-573nm、434-477nm)三波段图像配准和彩色合成处理后制作而成。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
01
6月30日,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阿禾公路始于阿勒泰市,终于禾木村,全长209.45公里,串联起野卡峡野雪公园、托勒海特等旅游景点。阿禾公路始于阿勒泰市,终于禾木村,全长209.45公里,串联起野卡峡野雪公园、托勒海特等旅游景点。
01
5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涛(右二)和团队成员在对“荆楚”人形机器人进行搬运测试。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省内高校院所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体系优势,组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参与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研发,集中推出“天问”“劳动者”“荆楚”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
01
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党旗在榕江抗洪一线高高飘扬。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党旗在榕江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3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