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中轴对景效果、慢性空间全贯通、全线架空线缆入地、路灯杆“多杆合一”、增建口袋公园……
10月15日,历时53天的沈阳北站南广场及北站路维修改造工程完工,城市枢纽门户焕然一新。此次改造共完成机动车道改造5万平方米、慢行空间改造1.3万平方米、补植行道树50余棵、增补绿地2000余平方米。改造后,保证全线5米慢行空间的全贯通,并更新改造了多处地下过街通道,切实地实现“两贯通、两优先、两分离、一增加”的理念。
广场:强化沈阳北站枢纽门户风貌
本次维修改造工程以南广场为载体,采用中轴对景的方式,强化沈阳北站枢纽门户风貌。通过更新2.1万平方米的广场铺装,突出中轴线的视觉效果,广场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修缮清洗逐日雕塑,凸显广场中轴地标。更新增补树阵座椅114套、增设花箱40余套,完善中轴两侧休憩空间。本次提升工程以南广场中轴线的塑造为契机,实现了北站枢纽底蕴特色的更新升级。
街路:慢行系统全贯通
对北站路全线机动车道进行改造,将地铁建设占用的机动车道进行翻建,并根据车流实际情况增设车道。对沿线两侧路灯设施进行更新,保证照明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美观性。
同时,按照保障慢行空间、兼顾车行效率、提升绿化景观原则,对北站路进行全要素精细化设计,全面提升北站路街路品质。更新恢复机动车道5万平方米、改造慢行空间1.3万平方米、补植行道树50余棵、增补绿地2000余平方米,实现了北站路整体品质大升级。
空间:全线架空线缆入地
在北站路沿线两侧上空,各种缠绕交错的线缆既影响城市形象,也留有诸多安全隐患。
此次改造线缆与道路改造相结合,实现了“线路入地+合杆合箱”的全要素提升,原有的线缆已全部埋入地。在改善城市景观的同时,也兼顾了北站地区远期的使用需求。实施“多杆合一”改造,合并、拆除各类杆件70余处、更换自发光标志牌13处,提供醒目、简洁、清晰的道路信息,保障交通组织顺畅高效,也为未来其他线缆的施工预埋了管道,为区域的发展打好基础。
工程还统筹广场周边建筑布局及立面情况,推进第一界面建筑形象的优化提升,整治了12处违规镂空字、拆除立面违规牌匾16处、更新户门头牌匾8处。在为商业综合体“治乱、减负”的基础上,按照一街一景、突出特色的要求,完成对联合大厦外立面整体粉饰提升工作、珀丽酒店建筑立面清洗工作,确保了北站路整体沿线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绿化:增设口袋公园
本次提升改造工程还在北站路沿线增加了口袋公园,将北站路与团结路交叉口处虚拟标线转化为实体岛。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增强了车辆通行能力,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
沈阳北站地区作为城市交通枢纽门户,外来游客较多,本次提升改造,对铁路、地铁、人防、地面等地140余处指示标识进行更换升级,将信息牌、立柱标牌、指示吊牌、地面指示、贴墙标识五类标识划分为四个级别,实现标识统一、信息连续。车站乘客和到发车辆可以轻松地依靠出入口指示标识和功能指示标识进行交通集散。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表示,改造过程中还深入各单位进行协调,按照“一户一策”“一企一策”的方式,贯彻落实“三问于民”的工作方法,通过听取市民意见、开展业主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改造过程中不断优化工程方案,回应市民的期盼和需求。改造后的北站路实现了5米慢行系统全断面贯通,拆除了北站南广场的隔离护栏,向市民呈现了通透、洁净、舒朗、大气的北站南广场。
记者: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