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曾获诺贝尔奖这一奖项,新获奖者公布

2023-10-02 18:16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10月2日电(甘甜)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科学家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获奖,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

生理学或医学奖是2023年诺贝尔奖公布的第一个奖项。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奖项,在过去一百多年间,该奖项见证了人类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发展,记载了诺奖得主们同疾病和死亡作斗争的探索研究。

生命变得更美好

这些发现让无数人获益

“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也是该奖项的意义所在。

多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孜孜探索,研究成果涵盖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代谢学及免疫学等诸多领域,推动着世界医学进步,造福着人类社会。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之一。而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汉斯•弗斯伯格曾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上世纪60至70年代,屠呦呦在中国参与了抗疟新药的研发工作。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引发抗疟新药品的研发,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癌症被认为是夺走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此丧命,抗癌策略的研发往往备受关注。也正因如此,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做的贡献。评奖委员会指出,两名科学家“松开”了人体的抗癌“刹车”,让免疫系统能全力对抗癌细胞,“现在已彻底改变了癌症疗法”。

肝炎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健康威胁。2020年,三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因对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做出决定性贡献,而获得诺奖。诺奖官方网站指出,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一些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同时也让针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血检和研制抗病毒药物成为可能,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数”说诺奖

他们被视为“真正的巨人”

诺贝尔奖官网数据显示,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颁发了113次(截至2022年),共有225人获奖,包括12名女性。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并未颁发。

除战争影响外,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解释说:“如果提名的成就未达到诺贝尔奖标准,奖金将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没有符合规定的获奖者,奖金将会存入基金会储备资金中。”

细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史,迄今最年长的得主是美国生物学家、发现肿瘤诱导病毒的裴顿•劳斯,他于1966年获奖时已87岁高龄。最年轻的得主是加拿大医生弗雷德•班廷,他因发现胰岛素于1923年获奖,时年32岁。

还曾有过两对“夫妻档”同时获奖:美国科学家卡尔•科里、格蒂•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共同获得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也是夫妻。

1959年获奖的阿瑟•科恩伯格和2006年获奖的罗杰•科恩伯格则是一对“父子兵”。罗杰•科恩伯格获奖时感慨说,自己至今还记得年幼时,跟随父亲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情形。他还表示,“我一直仰慕他(父亲)的工作以及在我之前其他许多人的工作”,他们是“真正的巨人”。

因著作《梦的解析》而世界闻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则是资深的“陪跑者”,曾32次获得提名,但从未获奖。

回顾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2022年

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因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21年

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2020年

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因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2019年

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18年

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

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2014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完)

[责任编辑:武乐之]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眼下,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台镇农民在收获水飞蓟后,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种植大豆。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飞蓟素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常用于肝病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09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

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8日起恢复开放,开放后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08
近年来,对口援疆省市持续选派大量医疗人才,为守护新疆各族群众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受益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支持,新疆受援医院临床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新疆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08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法国行星探测地平线2061五家单位联合倡议,汇聚20位国内院士与31名国外科学家共同发起申请,历经两年多筹备,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在民政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08
7月6日凌晨,在邵永高铁跨S236省道大桥施工现场,中铁五局工人进行连续梁合龙施工(无人机照片)。当日,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跨S236省道大桥连续梁成功合龙,标志着邵永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0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