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2023-10-01 17:39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袁道先,1933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他一生致力于钻研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1991年被评选为我国第一位岩溶地质领域的院士,开创了“岩溶动力学”理论,让中国岩溶研究占据国际前沿。1996年,袁道先获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奖,是迄今唯一获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2022年,他荣获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终身成就奖,全球仅三人获此殊荣。

  ‍

  矢志报国,向更深处探索岩溶

  ‍

  除非到野外勘探,90岁的袁道先还是天天到办公室来,上衣兜里插着三支笔,包括一支削好的铅笔,他说这样做标记最方便。

  袁道先从事地质工作已经70年。他表示,自己小时候最爱读《人猿泰山》,梦想到偏远的地方去找宝,长大投身地质学,也是和自己的兴趣结合。

  1950年春,成绩优异的袁道先本被家人寄予厚望,但他听说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能培养国家急需人才,便进了这所学校。“那个时候我们新中国马上要建设了,地质人员远远不够,要赶快培养人去解决找矿问题,我就去了,也是响应国家号召。”

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工作中的袁道先

  20岁,袁道先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毕业,进入地质部水文地质局做地质勘探工作。后因工作调动,他先后去到山西、山东、云南等地,“这几个省大概都是岩溶区,所以我慢慢接触到更多岩溶问题。”

  中国是岩溶大国,各种类型的岩溶面积加起来达到344万平方千米,占到国土面积的1/3。袁道先说,岩溶的特点要分两方面看,很多资源往往丰产于岩溶区,但缺水、塌陷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地下岩溶一发育,地表就缺水了,地面很干,但地下大概一两百米,甚至更深的地方,水很丰富,但人够不到,这叫水土不配套;另外也有不少自然灾害与它有关,比如岩溶空了就会引起塌陷。”

  1978年,当时的地质矿产部成立岩溶研究所,中国有了第一个专门的岩溶科研机构,袁道先被调到桂林做第一任所长。岩溶区缺地表水,袁道先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找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井率”都只有10%。“失败次数非常多,各种手段都用了,往往钻探打下去都是干孔,没有水,压力很大。”

  对于这些问题袁道先从不避讳,他曾经专门写论文总结失败的教训。“说实在的,这到现在仍然是个挑战,因为岩溶发育不均匀。”

  在与岩溶打交道的日子里,袁道先的探索也向更深处推进。他说,很多奇怪的岩溶现象都要到洞里去看,甚至需要反复观察。“要开发水资源就要到洞里去看,有时候地表根本没有。很漂亮的景观也在洞里,琳琅满目,像水晶宫一样。还有好多矿产,比如雄黄、铜矿、铁矿,它们都在洞里。”

  沟通世界,站到世界岩溶研究前沿

  袁道先在一篇自述里写道,在几十年的地质生涯中,无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只要是第一次,他都坚持做记录。当飞机进入云层而无法观察地面时,他也会感到遗憾。“因为地质工作者一生能详细观察的地面有限,生活中的顺便观察能把点线面联系起来,从全国以至世界的角度看地球。”

  从显微镜下微小的峰丛,到跨越山海的岩溶地质带,四十多年来,袁道先从中国出发,探索每一片重要的岩溶。“基本上有重要的岩溶的国家,我都跑到了,大概共有45个国家。”

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袁道先“探洞”的照片

  1990年起,袁道先带着团队开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连续20年,主持了6个与岩溶相关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每到一个国家,他都会讲述中国的岩溶研究,也会邀请各国科学家来中国看看,他曾带着几十名国际岩溶学家在中国一次性走了6000多公里。

  “从桂林出发到贵州、荔波,然后到四川的黄龙九寨,到秦岭、秦岭南面、山东济南,再到北京房山……他们知道中国的岩溶很奇特、很典型、很壮观,都愿意来看。”

  2008年2月11日,世界岩溶研究中心正式落户中国桂林,持续推进世界各国岩溶对比研究。袁道先正是那个推动世界岩溶中心设在中国的人,他不断推动着中国主导世界岩溶研究,把岩溶动力系统、岩溶形态组合、岩溶不均匀性的理论介绍给了全世界。

  “不仅扩大了视野,也发展了学科,将物理化学机理、现代科学引入岩溶研究,特别是地球系统科学,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起来,这些理念引入以后,有了好多新认识……”

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设在中国桂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90岁的“19个问题”,解决国家需求

  每天一早,袁道先就拎着帆布袋到研究所上班,迎面碰到的学生都会轻轻喊一声“袁老师好”。

  熟悉袁道先的人都知道,90岁的他有“19个问题”,他把问题列在一起,郑重地标注着“中国岩溶研究的创新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传给学生们的,因为可能不会很快解决,我就交代给他们继续奋斗,我们也经常交流。”

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袁道先给记者介绍“19个问题”

  这些年,袁道先带出了200多个岩溶研究的硕士、博士,不少学生的主攻方向就来自这“19个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强就是其中一员,他从2006年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跟着袁道先学习,“刚入门时,他就说我们要从国家需求的角度做研究。”

  国家需求,是袁道先讲到岩溶地区的若干问题时会反复提到的四个字。袁道先曾向国务院提出关于西南岩溶山区科技脱贫的建议,后来,“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改变了当地面貌。

  他提出的石漠化解决方案被推广到了广西、云南、贵州的几十个县,不少石漠化的岩溶上种植了火龙果、中药材等几十种经济作物,国外的岩溶专家称之为给“地球癌症”开出了“中国良方”。

  攀上雅鲁藏布江的悬崖峭壁、深入西南地区岩洞腹地……袁道先走遍45个国家的广袤大地,但仍觉得“风景这边独好”。

  “中国岩溶是最好的。一是岩石硬,我们的岩石有2亿多到3亿年的历史。岩溶,如果石头不硬,就像馒头一样,所以我们的岩石巍然挺拔;第二,我们的岩溶有地壳抬升,不抬升就不能形成‘独秀峰’这些东西;第三,夏天下雨,冬天干旱,水热配套,岩溶发育强烈;第四,我们还保留着峰林地貌……这些不是赞美之词,而是科学的论据,这四大特点我到处都在讲,我还给小学生去讲。”

袁道先 :为世界岩溶开出中国良方

  △袁道先在办公室查阅资料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王娴,见到袁道先院士时,他已经准备好了有红笔圈点的一份研究资料,直接翻到“19个岩溶研究的创新问题”那一页,从第一个问题给我讲起,一切从“解决问题”开始。

  袁老把他的座右铭也讲给我听,一条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另一条,是爱因斯坦说的,“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采访结束,袁老拎着布袋子回家,他说,吃过饭再来,欢迎我下次再来跟他聊聊未解的难题,没准就有了新的解法。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王娴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8日表示,定日县“1·07”地震震后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8日表示,定日县“1·07”地震震后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
09
1月8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叶光富(右二)、李聪(右一)、李广苏(右三)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09
当日,地处鲁中山区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迎来传统腊月大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周边村镇居民前来采办年货。当日,地处鲁中山区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迎来传统腊月大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周边村镇居民前来采办年货。
09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7日,在定日县古荣村集中安置点,解放军为受灾群众做饭。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7日,在定日县长所乡集中安置点,工作人员在保障电力供应。
08
当日是腊八节,恰逢天津芦台大集热闹开集,免费腊八粥发放、特色民俗表演等活动为大集增添喜庆年味。当日是腊八节,恰逢天津芦台大集热闹开集,免费腊八粥发放、特色民俗表演等活动为大集增添喜庆年味。
08
1月7日,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固大队辅警彭正君(左二)为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小学部的学生讲解车辆盲区相关知识。寒假临近,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联合交警部门在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等学校开展放假前的安全大课堂活动,通过展板宣讲、游戏互动、安全知识竞答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假期安全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8
1月7日04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月7日04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07
腊八节将至,各地纷纷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腊八节。腊八节将至,各地纷纷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腊八节。1月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润实验幼儿园,老师在教小朋友认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
07
当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当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当日,“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
07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里,烟花腾空,音乐律动,中外游客齐聚一堂,掌声、歌声、欢呼声交织——  这是1月5日拍摄的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现场上空的“烟花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数据见证“尔滨”“冰雪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半个月以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1.3%;
0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