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2023-09-19 14:35来源: 解放军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3年9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费俊龙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邓清明、张陆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神舟十五号乘组是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也被网友称为“圆梦乘组”。186天飞天征程,4次圆满完成出舱任务,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空间站任务中挑战最高的任务之一。15年前的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出舱,迈出了中国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漫步太空,俯瞰大好河山;舱外作业,共筑“太空家园”。15年间,中国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已逐步走向常态化。每一次迈入浩瀚宇宙,都是中国载人航天接续前行的见证。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脚步越来越稳健,越来越自信。

  神舟十五号乘组齐心协力、直面挑战,圆满完成4次出舱任务,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不久前,“圆梦乘组”做客央视演播室,深情讲述太空出舱的台前幕后故事。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1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值此之际,我们走近神舟十五号乘组,回顾他们执行出舱任务的精彩瞬间,感受中国航天人建造空间站背后的智慧与汗水、艰辛与勇气。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之际,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的精彩瞬间——

  太空行走的脚步越来越稳健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特约记者 占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三舱作业

  太空爬行就像攀岩,越到后面越吃劲

  秋高气爽,北京航天城里月色溶溶。

  漫步在路上,航天员费俊龙驻足仰头,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仰望星空,已经成为他下意识的动作。此刻,在距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各项实验任务。

  一年前的11月29日,指令长费俊龙与航天员邓清明、张陆驾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随后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轨工作6个月后,神舟十五号乘组胜利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远征,将手中的“接力棒”传递给神舟十六号乘组。

  返回地面后,费俊龙时常梦回空间站。他跟爱人念叨说,梦到任务还没完成,考核还没结束,准备要飞。爱人回复他:“那说明你还想飞。”

  是的,那个每天绕地球飞行的中国空间站,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太空家园”,仿佛张开双臂,时刻召唤着费俊龙再次奔赴而来。

  神舟十五号乘组出征前夕,费俊龙自信地说:“年龄虽然最大,但我们的飞行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神舟六号任务时,费俊龙与战友踏雪出征,他自信挥手,豪迈坚定。17年,光阴流转,费俊龙一直保持着令人惊叹的自律——甚至连体重都没有发生变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有一天当祖国召唤,他打起背包就出征。

  2023年2月9日,神舟十五号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此次出舱任务中,费俊龙和张陆需要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之间转移。这也是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完成后首次跨三舱的大范围作业。

  顺利完成梦天实验舱扩展泵组的安装和调试后,费俊龙手持两个大体积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进行大范围转移。这对任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转移过程当中,费俊龙直言“没有顾得上看地球”,生怕在运输过程中碰到其他设备。

  经过太阳翼区域时,航天员必须在两个太阳翼帆板之间通过。空隙很窄,费俊龙穿着厚厚的舱外航天服,手持两个大体积的脚限位器,大气都不敢喘。“只要我稍微松手,脚限位器自己飘一下,就会碰到设备,我必须紧紧抱住。”费俊龙说。

  跟在费俊龙后面的张陆,是第一次执行太空出舱任务。备战12年后,46岁的张陆迎来了他的太空首秀。此前,与他同批加入航天员大队的6位战友已经先后执行过飞天任务。备战期间,他埋头训练,专注于眼下的工作。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安排”。

  水下训练时,为模拟出舱时太空失重环境,航天员穿着厚重的航天服,在水下一泡就是五六个小时。张陆曾打过这样的比方:“出舱爬行就像攀岩,前几米爬得很快,但是越往后,体力消耗越大,就越难操作。”

  茫茫太空,深邃飘渺。张陆在爬行中格外谨慎,陆续避开泛光灯、摄像机等装置。他说:“白天还好,能看到蓝色的地球。可到了晚上,太空是黑色,地球也是黑色,无尽的黑看不到头。”他紧了紧双手,牢牢抓住扶手。

  此刻,还有一双眼睛,在关注着一切。在舱内提供支持的邓清明,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按照任务分工,费俊龙负责安装设备,张陆在舱壁扶手上辅助观察设备的对位情况,邓清明则位于舱内机械臂操作台的位置,通过屏幕密切关注舱外两名战友的身影,时刻准备着必要时辅助操作机械臂。

  邓清明于1998年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大队。此后,他三次成为备份航天员,一次次与飞天任务擦肩而过。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停航离队。邓清明成为当时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首批现役航天员。

  现在,邓清明的一双眼睛紧盯着舱外两名队友的手。舱内,这颗紧绷的心与舱外战友们的心一起跳动。7个小时过去,既定任务全部完成,费俊龙和张陆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成功,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舱作业”。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太空挑战

  顶住压力,操作越来越顺利

  浩渺银河,蓝色星球悬居其间。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从空间站俯视地球,一切美景仿佛不再遥远。品着热茶,张陆和爱人在家中翻看着自己在空间站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思绪飘回了值守“太空家园”的日日夜夜。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熠熠生辉。舷窗边,张陆调整光圈,将镜头对准祖国的方向。他拍摄了许多精彩照片,不少照片的主题是祖国和家乡。

  张陆曾一次次在舷窗边眺望地球。执行舱外任务时,他特意眺望了家乡的方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每个人的心里,家乡都是深深的牵挂。”张陆深情地说。

  在太空出差的日子,每天最惬意的是睡前时光。拉上自己睡眠区的小帘子,张陆吹着口琴,望着窗外的星星。

  “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结婚纪念日那天,张陆为爱人哼唱起一首自己编曲的歌。

  对于演唱,张陆颇有天赋。当年招飞面试,考官问他为什么放弃了当歌手的梦想,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选择当一名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但是,选择当一名飞行员的话,我会在祖国的蓝天骄傲地歌唱。”

  如今,航天员张陆站在了最高的舞台——离地球400公里之上的中国空间站。当然,想唱歌,得先完成飞行任务。距第一次出舱20天后,费俊龙和张陆再次出舱,执行空间站外部设备安装等任务。

  出舱后,费俊龙和张陆首先借助舱外扶手,自主转移到作业点。这一次爬行距离更远,且同样要避开舱外一些设备。倒着爬,侧着爬,横着爬……两人不断变换姿势,沿着路径向前移动。

  爬行过程中,费俊龙陆续摘下扶手上的两个安全绳挂钩,挂到下一个扶手上。身着舱外航天服,反复摘挂钩、挂挂钩的动作,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是不小的挑战。由于航天服本身有40千帕的压力,爬到一半时,费俊龙的手腕开始酸疼,握力下降,不得不短暂休息。他回忆说:“阴影区不能长时间停顿,任务不能滞后,当时真的是凭毅力在爬。”

  在地球上,插上手机充电器的插头,你可能用时不到1秒。那么,航天员在太空插拔插头,又是种怎样的体验?

  费俊龙和张陆第二次出舱要安装的这个设备上有近20个插头,每个插头上都有一个保护盖。安装时,需要先把保护盖拔下来,再插上插头,安装过程中,还要进行通电测试。插头呈长方形,只要任意一个角度有偏差,就会卡住。插头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小针孔,任何一个针孔插歪,也会导致插头整体插不上。

  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这项操作,对航天员而言是个很大的考验。备战任务期间,费俊龙和张陆对这项工作进行过很多预想。前期,他们在地面经过多次水下训练,还在舱内进行了相关演练。谁知,真正到了舱外,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接踵而至。

  由于设备特殊,周围没有限制身体的力量,费俊龙双腿飘在空中,只能用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执行操作。在失重环境下,人轻如鸿毛,当胳膊一使劲往下插插头时,身体就往上飘起来,不受控制地转动。

  “能不能把我的腿抱住?”费俊龙向张陆求助。只见,张陆伸出“臃肿”的胳膊,看着离胸前还不到半米的手尖,摇了摇头说:“我只能够到你的脚面,够不到你的腿。”

  张陆单手扶住舱外扶手,用另一只手去扶费俊龙,但这几乎没有帮助。费俊龙只能用自己的手腕当作杠杆,用两根手指头,将插头拔掉,再插上。既要稳定身体,又要进行精细化作业,他的体能消耗非常大。对此,张陆深有体会地说:“这种累,不是说背个麻袋、挑担谷子。虽然只是短短一分钟、两分钟,却会让整个手部肌肉僵硬、酸麻,心率加快。”

  太空如此静谧,时间一分一秒流过。虽然帮不上忙,张陆仍在最近的地方,默默注视着进行操作的费俊龙。此刻,舱内的战友邓清明和地面的广大科研人员,也都在注视着费俊龙,暗暗使着劲儿。

  有了团队的支持,费俊龙顶住压力,操作越来越顺利。完成所有既定出舱任务后,费俊龙和张陆提前返回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创造纪录

  信任的默契,让我们在太空越走越稳

  “再来一次!”回到地球后,邓清明和战友们很快展开恢复训练,这是他在跑步机上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张陆曾说,每次跟邓清明一起训练,听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即使已经“升级”为姥爷,56岁的邓清明依然和战友们一起接受最严苛的训练。坚守梦想、永不言弃的邓清明,终于等来了最美的花开——甩开引力的束缚,迈向无垠的宇宙。

  “邓清明同志,你作为优秀的备份也是很光荣的。你们和神舟十一号乘组共同完成了这个任务,任务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的表现!”那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结会上,听到这句话,邓清明的眼泪夺眶而出。

  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期间,负责舱内支持的邓清明,紧密配合舱外战友的操作。邓清明说:“一个乘组的3名航天员,就像一个时钟的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紧密配合。”就像钟表背后有许多零件运转,才能让它准确地报时一样,出舱任务更需要航天员默契合作。

  2023年3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执行第3次出舱任务,安装接通跨舱线缆。跨舱线缆的两头共有40余个插头,工作强度和难度比第2次出舱更大。

  按照原先的任务分配,费俊龙在机械臂上负责安装,张陆在旁边辅助观察。这次,线缆的接插件在费俊龙的正前方,他需要不断调整手腕角度才能完成插拔动作。穿上舱外航天服后,他的整个手腕不能自由旋转,作业的范围严重受限——从侧面拔插头时,刚好卡住。

  眼看还是够不着,他们临时决定改变方案。张陆主动过去,把费俊龙的挂钩临时挂到舱壁上。

  费俊龙在机械臂上抓住张陆的腿说:“我抓住,你来操作!”由于脚没有受力点,张陆整个人飘了起来,费俊龙只能摁着他的脚,推着他的背。两人合作,硬是组装出一个“人体机械臂”。几经调整,两人终于找到合适的角度。凭借战友间的默契,费俊龙和张陆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半个月后,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实施第4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成组出舱活动纪录。本次任务中,航天员在大小组合机械臂的支持下,由问天气闸舱出舱,抵达梦天载荷舱作业点。这是迄今为止航天员乘组到达的梦天舱最远端。

  巡天遥看一千河。完成这次出舱任务回撤时,费俊龙往下一看,“空间站在地球的映衬下,非常漂亮,我们也刚好路过了祖国上空”。

  那时,在舱外爬行的张陆已经提前到达气闸舱出舱口。“最后一次了,我认认真真看了看窗外的景色。”停留在出舱口,张陆从日落等到日出。地面的灯光像一面流动的瀑布,从上至下倾泻下来。张陆深深沉浸在这绝美的景象之中。

  进入气闸舱,张陆默念了一句“再见”。这是他对4次出舱任务的告别,也是对下一次任务的期待。

  关上舱门的那一刻,费俊龙深情地回望了一下舱外。望着舱外美丽的地球家园,他觉得自己这17年没有白等,能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自己的贡献,此生无憾。邓清明也为能“深度参与航天事业”感到荣幸:“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美的“太空家园”。属于中国航天的伟大时代,将在一次次太空行走中迎来更多梦想时刻。

  上图均为神舟十五号乘组执行出舱任务资料图。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平台“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15周年!一起回顾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出舱精彩瞬间!

  本文刊于9月19日解放军报05版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30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新华村,救援人员在转移受灾群众。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琼海市启动防汛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当地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群众进行安置转移。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对琼海市启动防汛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当地相关部门对受灾地区群众进行安置转移。
31
这是10月30日在活动现场拍摄的亚冬会火炬。当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当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冰球馆举行。
31
土瓜冲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前些年,受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迁盖新房等影响,120多间老房子被闲置,土瓜冲村变成了“空心村”。土瓜冲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前些年,受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迁盖新房等影响,120多间老房子被闲置,土瓜冲村变成了“空心村”。
31
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30
10月28日,转运卡车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来往穿梭(无人机照片)。
30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秋色宜人。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秋色宜人。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秋色宜人。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秋色宜人。
30
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新华社发  这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这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这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
29
”  2020年,延庆入选中国民用航空局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在低空安全、研发试飞、检验检测等方面搭建平台,整合空间资源打造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据统计,延庆区2023年无人机企业产值12.23亿元、营收10.8亿元;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产值23.3亿元、营收26.5亿元;预计2026年延庆区低空经济总量将达50亿元规模。
29
新华网发(杨学飞 摄)  这是在昆明福保村拍摄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杨学飞 摄)  这是在昆明福保村拍摄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雕(10月23日摄)。
29
深秋时节,三秦大地气象万千,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灵秀婉约的秦巴山水。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