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2023-09-04 17:57来源: 央视一套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馆被曝出有约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当地时间8月25日,大英博物馆馆长与副馆长相继辞职。

  这起失窃丑闻被英国《泰晤士报》形容为“国家耻辱”,同时也在全球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波又一波浩大声讨从全球各地席卷而来。文物原籍国纷纷加紧步伐,开展对流失文物的追索。

  监守自盗?

  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被“贱卖”

  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称有藏品“丢失、被盗或损坏”,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和玻璃制品。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证实,该博物馆“失踪”的藏品数量约为2000件,引爆国际舆论。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在大英博物馆发布有关藏品失踪的公告之前,一名员工被馆方解雇,他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专家、资深策展人彼得·希格斯,已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

  大英博物馆没有透露解雇希格斯的原因,而一名丹麦古董经销商格拉德尔向媒体公开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彼得·希格斯

  作为古董经销商,格拉德尔时常通过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购买艺术品。2014年以来他已经从一个网名叫“苏丹1966”的卖家手里买了70多件艺术品,大多数单价不到200英镑。

  他入手的第一件商品是一件美杜莎浮雕,“苏丹1966”将其描述为19世纪的复制品,售价仅15英镑。但到手之后格拉德尔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公元二世纪的罗马珠宝。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格拉德尔曾好奇询问这些商品来自哪里,“苏丹1966”解释称自己的祖父在约克郡曾开了一家古董店。

  直到2020年,格拉德尔在浏览大英博物馆网站时,看到目录中列出的一块浮雕碎片,终于产生了怀疑。他清晰记得同一块浮雕碎片曾在2016年被“苏丹1966”挂到购物网站上,还声称是从祖父那里继承的传家宝。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那么这个“贱卖”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苏丹1966”究竟是谁?

  “苏丹1966”自称名叫保罗·希金斯,但格拉德尔发现,他的银行账户名却是彼得·希格斯,和大英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同名,而且这位策展人在社交媒体上用的网名就是“苏丹1966”。当他询问“苏丹1966”是否就是希格斯时,对方矢口否认。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2021年2月,格拉德尔给大英博物馆的副馆长发邮件,提醒博物馆可能存在“监守自盗”现象。邮件发出后有如石沉大海。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格拉德尔曾咨询法律界人士的意见,得到的回复是如果要提出指控,必须由被害方提出,但作为被害方的大英博物馆不承认“失窃”,事态陷入一种无解困境。

  在格拉德尔看来,大英博物馆只想避免丑闻曝光,试图将此事掩盖起来。直到最近,随着博物馆丑闻发酵,格拉德尔的爆料才引起媒体关注。而格拉德尔怀疑,他所揭露的也许只是大英博物馆失窃案的冰山一角。

  无论“黑手”是谁,此事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已经让大英博物馆自诩的“文物保管人”角色受到更多质疑。

  管理混乱!

  英媒爆料大英博物馆安全措施存在漏洞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首个国家博物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就曾发生过一系列钱币和奖章失窃案件。

  1993年,窃贼从屋顶闯入,偷走了价值25万英镑的罗马硬币和珠宝。

  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

  2002年,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估价约2.5万英镑的希腊雕像被盗。

  2004年,十多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

  2017年,一枚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泰晤士报》认为,藏品屡屡被盗和馆方“管理混乱”有很大关系。2002年12月,该报记者艾雷代尔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大英博物馆卧底调查了三个星期。

  他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陶罐和玻璃制品被不小心打碎,工作人员悄悄将碎片重新粘在一起,以免被馆方发现。”“大多数策展人都会随身携带一小管胶水。”

  为了测试安保情况,艾雷代尔进入大英博物馆深处的一间储藏室,将一件公元前3世纪、价值2万英镑的希腊大理石足装进背包,然后从博物馆正门离开,整个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此后,他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只大理石足还了回去。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据《纽约时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藏的800万件藏品当中,仅有450万件在电子数据库中做了数据编目,约占藏品总数的一半。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承认,并非所有藏品都进行了“恰当的编目和登记”。这就意味着一些没有编目的小件文物在失窃后,可能大英博物馆自己都不知道丢的是自家的东西。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数十年来,这种松散混乱的编目制度一直饱受批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小组负责人齐罗吉安尼斯直言,将藏品记录在册是博物馆的“主要责任”,而大英博物馆却将资金优先投入到制作精美的手册和举办活动上,让盗贼有了可乘之机。

  《泰晤士报》报道称,据统计,从英国的博物馆中丢失或被盗走的文物中,有90%以上最终都无法被找回。

  失窃丑闻全球发酵

  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随着失窃丑闻发酵,大英博物馆如何获得如此之多的文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和质疑。

  16世纪,英国开始向几大洲殖民扩张,一度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数百年的殖民历史中,英国掠夺了世界各国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中也包括大量文物。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被送到大英博物馆。

  18至19世纪,英国人从希腊考古遗址中带走了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被埃尔金勋爵带走的帕特农神庙石雕。今年3月,梵蒂冈将三件帕特农神庙石雕碎片正式移交希腊。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而英国一直以“保护文物安全”为由,拒绝将被掠夺文物归还,1963年还修改了《大英博物馆法》,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归还文物。时任英国文化大臣米歇尔·唐兰就曾表示:“我认为归还文物是危险的,而且是法律禁止的,我们目前不打算修改法律。”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如今,文物失窃丑闻曝光,英国下议院议员贝尔·里贝罗·阿迪直言:“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被挂到购物网站上出售,而馆方却声称文物的原籍国无法照顾好它们,这种不归还文物的理由‘侮辱性太强’。”

  8月23日,希腊再次要求英国归还19世纪从雅典运走的帕特农神庙石雕。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2022年底,埃及一批考古学家发起请愿书,希望拿回埃及国宝罗塞塔石碑。

  埃塞俄比亚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1868年英国入侵后夺取的十字架、武器、珠宝等文物。

  近年来,复活节岛的拉帕努伊人也不断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其作为“精神图腾”的复活节岛石像。

  然而,追索文物之路漫长而艰辛。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有三件来自中国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出现“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呼声。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专门陈列中国文物,里面沉睡着上万件石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书画、壁画、经卷、雕塑、丝绸服饰等。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然而,法律困境仍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自1954年“海牙公约”开流失文物归还先河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1970年和1995年制定了相关国际公约。但“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文物流入国”并未加入公约。

  此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搜集证据资料、法律依据,并与外交手段配合索回。而很多文物由于年代久远,能够证明其流失的证据很难搜集。

  牛津大学皮特河博物馆馆长丹·希克斯指出,大英博物馆至今仍怀有“帝国怀旧情结”,认为自己“拥有某种特权,可以不经说明占有文物”。

约2000件文物“不翼而飞”!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发酵,多国要求归还文物

  几个世纪来,英国从其他国家掠夺文物,藏于大英博物馆,各国要求英国归还文物的声音从未间断。如今一部分文物失窃了,大英博物馆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寻找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呢?

  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恐怕也是大英博物馆不愿公开失窃丑闻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当日,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据悉,空客二线项目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包括总装厂房、喷漆机库、最终装配及工作组机库等13个单体建筑。
23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
23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10月20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在古泉换流站进行检修作业。10月17日至10月23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迎来年度停电检修。
21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
21
10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村民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示范点整理收获的香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