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高原已是寒意刺骨。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管线大队驻守唐古拉山口的8中队官兵踏上巡线之旅,中队长乔磊拿出高原地形图,此行去处是无人区。
↑官兵巡线途中
青藏沿线,该大队默默守护着千余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油龙”翻越9座大山,穿过上百条河流,绝大多数路段处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严寒地区和冻土地带。一茬茬官兵扎根苦寒、生死守护、矢志保通,在“生命禁区”留下了忠诚足迹,用火热赤诚扛起使命担当。
8中队是全线驻地海拔最高的单位,为了守护输油管线畅通,官兵常年爬雪山、蹚冰河、越戈壁。二级上士张高铭从当新兵时就扎在这里。由于长期奋战雪线之上,他的血色素一度超标。单位曾多次考虑把他换到海拔较低的地区,他却总是说:“我们巡修的管线连着部队建设和经济发展,比起肩上重任,个人问题都是小事。”
↑官兵巡线途中经过涉水段
二级军士长邱宏涛练就了10多种柴油机装备维修技能,被战友称为柴油机故障的“克星”;一级上士沙树鹏每年有160余天奔波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累计行程32万公里,被官兵誉为高原管线分布的“活地图”……
2020年冬,大队调度中心发现管线压力异常,疑似原油泄露。官兵们不顾困难,在海拔4800多米的无人区,沿着山脊逐段排查情况,顶着刺鼻的油气焊接补漏,快速恢复了油料供给。
2021年7月,西大滩临河管线因洪水被裸露悬空40多米。官兵们在齐腰深的冰水中传递沙袋,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筑起一道40米长、1米多高的挡水墙,确保了管线安全。
↑官兵巡线途中维修管线
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季节性冻土、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容易造成管线变形、损伤、锈蚀、开裂等问题。
一次,大队决定对某加油站地下油罐进行防渗水焊接施工,二级军士长崔新泽腰系绳索进入罐内作业。由于劳累和浓烈的油气熏蒸,崔新泽突然休克,军医抢救了十几分钟,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这样的生死考验,大队官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在守护管线的征程中,他们无论雨雪坚持巡线、克服困难精心养护。
在工作中,崔新泽发现,现行管线抢修必须先停泵泄压,耽误输油进程不说,还会损失很多油料。“如何进行管线不停泵封堵漏点?”崔新泽主动攻克难关,他参阅大量书籍,跑到车间钻研,探索研究出“带油焊接”技术,保障水平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国家多次对格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官兵们紧跟技术发展更新技能,从基本原理学起、从基本操作练起,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新型抢修车辆、技术监测装备等熟练操作使用。2018年改革调整后,大队又主动开辟新战场,把心思精力聚焦到保障打赢上来。
前不久,大队围绕高原高寒山地环境下油料支援保障展开实战化演练,锤炼部队应急应变能力。官兵们结合实际采取人工与车辆联合铺设作业、区分受损情况实施打卡封堵和管线更换等举措,油料供保能力在难险环境中得到进一步锤炼和提升。(刘大辉、胡强、朱伊丹)
↑巡线过程中为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