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场合孩子的哭闹
常常会引发摩擦、制造矛盾
近日,一女子因1岁婴儿
在高铁上哭闹
对孩子以及其家长大吼大叫
引发网友讨论
8月18日,湖南某高铁上,一名婴儿不止的哭闹惹怒了一旁一名黑衣女乘客,她上前与婴儿家长愤怒理论,期间不断大吼大叫。
根据视频内容,该女子情绪激动,反复朝家长大喊着“你是他爹,让她闭嘴!”“如果她还吵,我还过来”等。她的声量甚至一度盖过孩子的哭声,引来周围乘客的“侧目”。
面对女子咄咄逼人的逼问和吼叫,孩子家长解释称,孩子才这么大,哭是本能,孩子又难以自控,怎么哄?
但是该女子对此并不能表示理解,只是一味要求家长立刻哄好孩子,甚至出言威胁。旁边乘客好意劝导女子暂时容忍,却遭女子反怼“又不是我的孩子”。
现场乘客表示,这名婴儿并没有哭了很久,前后竟不超过5分钟。
该女子咄咄逼人的行为
让网友纷纷表示看不懂
“1岁孩子本来就很难沟通”
“能不能多一些包容?”
也有网友表示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可以带孩子去车厢连接处”
话里话外
以往每次有类似的事件上热搜,评论区总会分成两派。一部分人说“熊孩子背后一定有熊家长”,一部分说应该对孩子更友好包容一些。
但这一次,几乎没有网友完全站在这名女乘客一边。显然,作为一个成年人,理应了解这样的常识: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语言能力,所有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只能用哭来表达。叫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不哭,已经强人所难;还让孩子“闭嘴”,只能让人怀疑,到底谁才是那个“婴儿”?
暑假以来,指控公众场合“熊孩子”吵闹的报道屡见报端,搞得带孩子出门的家长都有了心理负担。“公众场合不打扰别人”当然是一种教养,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的吵闹或惹人厌烦的行为,都是因为父母疏于管教。社会当然没有理由对孩子一味包容,但对那种以暴制暴的戾气,那些严重越界的教育和惩罚手段,也不能一味惯着。
综合看度新闻、新民周刊、网友评论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