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2023-08-11 16:57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春还早,小院数青芽。雾霭迷蒙含细雨,墚塬索瑟漫黄沙,才放一枝花。”这首颇具唐风宋韵的《忆江南·早春》,作者是重度脑瘫患者胡少杰。

  虽然未曾上过学,却有一个诗词梦。今年25岁的胡少杰,自2018年至今已用双脚写下近千篇古典诗词,病弱之躯在磨难中绽放生命的异彩,“留欢诗酒茶,裁出漫天花”。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在用脚写诗。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独卧深山如病虎 诗心一发梦飞扬”

  胡少杰家住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最危险的时候无法呼吸,胸口像有人拿着大锤在狠狠地砸,肺里的空气都被挤了出去,拼命想吸一口气,可脖子却被‘死神’紧紧掐住。”被病魔折磨的他,从小到大,生活都需要别人帮助,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

  由于患病严重,胡少杰从未上过学。父亲外出挣钱,他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的老日历、旧报纸就是最初的识字课本,“我很好奇上面是什么字,爷爷日复一日地讲给我听,我就记住了。”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和爷爷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看着爷爷奶奶的白发越来越多,胡少杰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曾经迷茫甚至绝望。

  “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比我还严重的脑瘫男孩,用嘴叼着木棍在电脑上打字创业,我决定振作起来。”他找来破旧的语文课本,开始自学拼音,练习用脚打字,最快时一小时能在手机上敲出一千多字。

  受电视节目影响,胡少杰迷上古典诗词。2018年,他在文友介绍下进入网校,系统学习诗词格律,慢慢理解了什么是诗,怎样写诗。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在床上阅读。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写诗成了我宣泄内心的渠道。很多时候,明知写得不好,我却总是第一个交作业。”2018年12月,胡少杰写出了自己第一首古典诗歌,表达青松之志:寒风吹寂夜,冷月照银松。陌上枯千树,苍枝笑酷冬。

  胡少杰属虎,曾自题“独卧深山如病虎,诗心一发梦飞扬。凡人莫看残身朽,我自逍遥醉且狂”,以此描述诗歌对自己的改变:“遇见诗后我将它看作唯一的知己,诗歌让我认识了真正的自己,知道为什么而活。”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家的窑洞。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太白诗云蜀道难 不过区区几重山”

  自从有了电动轮椅,胡少杰迷上外出。“不知道去哪,也无需知道”,他只尽情享受“淡淡花草的香味,归巢鸟儿的身影”,听听“白发翁媪们谈论的家长里短”。

  由于大部分身体无法动弹,胡少杰只能半躺在轮椅上,靠右脚掌控方向。家门口有“之”字形的陡坡,出村的路部分还是土路。一路上,电动车有时滑得很快,近乎侧倒;有时陷在坑里,开不出来……如同生命的旅途,不管顺境逆境,胡少杰已学会坦然面对。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被山崖下的迎春花吸引。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山崖下,一丛迎春花开得正欢,胡少杰停下车,看得出神;公路边,野草从水泥缝里探出腰身,他说“它们跟我很像,都在绝境里求生存”。“默默销残雪,丝丝现嫩芽。莫怜今渺小,一霎漫天涯”,他这样赞美同他一样顽强生长的春草。

  不仅要接受身体的不自由,更要冲破精神上的困境,胡少杰的破解之道是“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诗意”。他写诗的灵感源自读书赏月、吃粥喝茶、听琴交友——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人间烟火,都是他诗歌的灵魂。

  用“午时书叶轻如梦,浅浅琴声浅浅眠”写读书欲睡;逛庙会时,“锣鼓喧千里,游人有万家”,他却“独寻幽静处,自在嗅山花”;他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且从容”,也羡慕鹤的“独立凌云木,幽居远世尘”;“咕嘟慢火搅稀稠”是他偏爱的粥饭,“微风拂过菜苗鲜”是他笔下的人间四月天。常年以诗咏万物,这个自嘲“世界上最穷的人”,从“无端泪水湿寒衾”的迷茫、绝望,走向“轻言大笑甘和苦”的豁达、开朗,诗歌成为灵魂的归宿。

  “少杰终生被困在轮椅上,但他在精神上藐视一切艰难险阻,一如他所言‘太白诗云蜀道难,不过区区几重山’。正是这种强烈反差,让他的诗歌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光芒。”胡少杰的朋友、榆林市榆阳区作协会员王丽说。

  “此时明月将休息 我作人间那道光”

  “此时明月将休息,我作人间那道光。”胡少杰就像发自陕北黄土高原偏僻山乡的一道光,聚拢着越来越多山里山外的光亮。这些光亮,也温暖着他和他的诗歌。

  看到胡少杰的诗,姜星雨——这个身处600多公里外、在西安读大学的21岁女孩,和胡少杰开始了“神交”,义务承担起他诗词公众号的编辑工作。

  “她是第一个年龄比我小的朋友。她的阳光活泼,让我也不再暮气沉沉。我每写一首诗,她都能从中看出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胡少杰专门写诗赠予姜星雨:怀有素心生白月,眼含微笑绽红莲。新诗写就侬先品,何事伯牙弹断弦。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和邻人交谈。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当一个灵魂散发光芒时,可以吸引到很多有趣的人。我们一起追寻人生的意义,或许这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姜星雨如此形容两人间的友谊。

  得益于诸多诗友的悉心指导,胡少杰懂得了古诗词之妙,遇见了全新的自己。大家将他学习期间写出的诗词整理成册进行传阅,他也因此结识了更多好友。

  “人间失意存诗意,腹有风骚声自传”,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清印写下这样的诗句,感叹胡少杰“岂以脑瘫摧傲骨,未因命蹇奏哀弦”。

中国故事|脑瘫青年的诗与远方

  胡少杰和奶奶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 摄

  胡少杰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诗词结集出版。现在,来自当地政府、残联、民间的热心人士,以及广东、安徽、北京等地的1000多位“粉丝”,都在帮他圆梦。

  “生命本来就浪费不起,我的生命更禁不住任何浪费。”胡少杰要把梦画在诗词这张纸上,在飞逝的时光洪流中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迹,“不必匆忙,也莫彷徨。只须珍惜好时光,前途坎坷,又有何妨。享受晨风淡,午风烈,晚风凉。”

  总策划:赵丹平、顾钱江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记者:孙正好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近年来,莆田市鲍鱼养殖加工产业已形成“科研—种苗—养殖—加工生产—国内外销售”的产业链,为鲍鱼出口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市鲍鱼深加工出口企业达10多家。
18
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推进“千企大走访”活动,不断优化“万事好通·益启企”政策,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8
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