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2023-08-02 14:01来源: 解放军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山东舰上有个“海天诗社”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山东舰舰员自发组织诗歌与摄影作品分享会。扈秀帅摄

  早晨7点,值完晚班回来后,海军中士赵成毅躺下,却一直没睡踏实。眼看快到下一班岗时间了,他迅速起床整理好着装,前往值班岗位。

  赵成毅是海军航母山东舰上一名安全监督员,负责所属区域内的安全督导和巡查检查工作。通常,他的工作是把好舱内某个关口,确保前去作业的战友身上没有携带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几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

  这位年轻的水兵来自四川宜宾。一提起写诗,不善言谈的他就像变了一个人,顿时热情洋溢起来。他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诗集”——一个红色封面的速写本,写满了近年来他创作的诗歌,字迹工工整整。

  起初,赵成毅只是喜欢读诗。他一边跟着航母驰骋大洋,一边任思绪徜徉诗海。后来,诗读得多了,他脑海里自然而然迸发出来一些像诗一样的“句子”。

  赵成毅精心挑选了几首得意之作,发表到山东舰内部论坛上。没想到,他的诗吸引了舰上一批爱好诗词的战友。

  “我见过沙滩、椰林、白云熊熊燃烧/也听到海风、岛礁、浪涛拍碎浪涛/要追逐船边的鱼群/做一只飞翔的海鸟。”这是山东舰航空保障部门军官杨立天写下的诗句。

  高考那年,杨立天获得701分的好成绩。报考国防科技大学,成为他的首选;大学毕业时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山东舰成为他的首选。作为一名青年军官,还有什么比登上首艘国产航母建功立业更让人向往的呢?

  起初,杨立天只是在内部论坛和舰报上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后来,他干脆把赵成毅等爱好诗歌的战友们拉到一起,成立了一个群众性队组——“海天诗社”。

  休息时间,诗社成员常相约一起鉴赏诗词,交流作品。如今,诗社正向全舰官兵广泛征集作品,准备编辑一本诗集。

  采访中,记者发现,山东舰上“斜杠青年”特别多——杨立天带头成立“海天诗社”,航母操舵班班长、二级军士长梁华栋发起“老梁跑团”,女舰员高妍领衔“海燕文艺社”,一级上士李刚组建“海鸥照相馆”。此外,山东舰上还有“深蓝乐队”“14度舞蹈社”等大大小小10多个群众性队组。

  在这艘航母上,他们是挺立在各自战位的信号兵、雷达兵、话务员、电工兵……听令景从、坚守战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休息时间,他们又是在各个队组舒展活力的军营新青年。他们在主动建立的现实连接里创造丰富多彩的舰上生活,在发展兴趣爱好中延展自我。

  时代将这一代军人带到一个更为开阔的起点上。他们在看得见的脚下和想看见的远方之间奔跑,追逐青春的意义和奋斗的坐标。

  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解放军报记者 陈晓杰

  “八一”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的强军梦”分享会,在海军山东舰上拉开帷幕。航母甲板上、通道中、餐厅里,活跃着来自“海天诗社”“海鸥照相馆”“海燕文艺社”的青年舰员们,他们或朗诵新创作的诗歌,或分享军旅故事,或展示新拍的摄影作品,为战友们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其中,一组独特的照片尤其吸引记者的视线——舰载机从甲板上呼啸而起的瞬间,水兵们持枪列队的画面,大国战舰遨游在广袤的大海,晨光熹微和暮色降临中的航母甲板,还有正在作业的舰员……

  一幅幅照片,浓缩了山东舰的历史性时刻,见证着一群年轻军人的成长。

  一路走过,犹如看着一个初诞于世的婴儿,从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睁开眼睛、第一次笑、第一次自己走路、第一次学会奔跑……看着这些照片,记者不禁好奇,举起相机定格这一幕幕精彩瞬间的都是谁?他们身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山东舰“海鸥照相馆”发布的活动海报。李刚制作

  如果爱,便去奔赴山海

  7月15日傍晚,一级上士李刚打开微信朋友圈,被战友吴泽峰的一条实况吸引住了——

  “我把国旗带到了离天最近的地方!”照片定格了吴泽峰在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举着国旗的一幕。

  看着吴泽峰脸上兴奋的神色,李刚不禁感叹:“这小子,真是说去就去啊!”

  中士吴泽峰,今年28岁,是航母山东舰上一名电工兵。今年夏天,他利用休假时机,带着各种摄影器材,踏上了筹划许久的珠峰摄影之旅。

  吴泽峰从小就有个海军梦。从大二那年起,他年年报名参军,年年参加体检选拔。直到24岁那年,他才通过选拔顺利入伍。

  新训时,报名到山东舰的同年兵有100多人。最后,吴泽峰等15名新兵如愿登上了山东舰。提起这一点,他至今都倍感自豪和幸运。

  后来,吴泽峰顺利通过山东舰各项考核,取得了损害管制相关资质证书,担任损害管制战斗组长,获评“四有”优秀士兵。

  年轻人的活力总是无限。自从加入“海鸥照相馆”,吴泽峰渐渐爱上了摄影。这次休假,吴泽峰前往珠峰大本营,专门带了三脚架、两个镜头组和拍摄星空的补光灯。谁知,天不遂人愿,费了一番辛苦爬上去之后,山上下起了暴雨。

  在山上待了两晚,吴泽峰还是没能拍到理想的照片。他也没闲着,索性在“8848米”石碑旁架起器材,兴致勃勃地为攀登者们拍照留念。

  这天,吴泽峰刚下到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记者打通了他的电话。虽然拍摄进展不如意,他仍开心地说:“下次我还来!”

  加入“海鸥照相馆”以来,吴泽峰最得意的一组作品是《航母,我为你点赞》。画面上,舰员们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航母水兵特有的自豪和自信。

  在航母上,竖起大拇指这个动作有着许多含义——起飞助理会竖起大拇指,飞行员会竖起大拇指,检查人员也会竖起大拇指,他们用手势表达“一切正常”“没问题”。吴泽峰觉得,战友们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最帅气。

  “海鸥照相馆”的成员常常会给舰上战友拍照片。一次,老班长崔阳来找吴泽峰,想让吴泽峰给他拍些工作照留念。于是,吴泽峰精心选择时间和地点,设计好角度,一次次按下快门,定格了老班长坚守战位的脸庞和身影。

  不久后,崔阳退役了,舰上挑选出部分照片为这名老兵制作了纪念相册。捧着浓缩了自己“航母记忆”的相册,老班长满足地笑了。

  吴泽峰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要离开山东舰,会把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哪里呢?他一下明白了,这些照片对一名老兵而言是多么重要。

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山东舰组织训练场景。徐英摄

  有梦想,就奋力去飞

  在“海鸥照相馆”,一级上士李刚是吴泽峰最佩服的人。不过,李刚从来不自诩摄影技术多么高超,反而常说自己是“野路子”拍出来的。

  大专毕业后,李刚入伍来到海军,学的帆缆专业。后来,他因为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开始学习摄影。2017年,李刚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山东舰一名摄影员。就这样,半路出家的他拍出了自己的一个天地,许多摄影作品广受好评。

  李刚最满意的一张作品,是歼-15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山东舰上着舰的照片。抓拍到这历史性的一幕,对山东舰和李刚而言,意义非凡。“在航母上拍照,我们不仅定格青春成长,还见证时代梦想。”他说。

  李刚在山东舰新闻中心工作。上舰以来,他一直想把喜欢拍照的战友们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群众性队组,帮助他们提高摄影摄像技术。这个想法,源于一个朴素而执着的愿望——给山东舰上每位战友留存照片。等战友离开山东舰的时候,能留下一份永久的青春记忆。

  然而,对舰员们来说,想找个“摄影师”正式拍张照片并不容易。那些在航母甲板上工作的舰员常常栉风沐雨,俗称“彩虹人”。而那些常年坚守在水线之下的舰员,平常则鲜有机会看到日出日落。

  一有时间,李刚就背着摄影器材在山东舰上上下下跑,就是希望甲板上和甲板下的战友,都能随时从照片上欣赏到碧海蓝天,看到山东舰驰骋大洋的雄姿。

  要做到这些,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李刚一直琢磨着要壮大“队伍”。

  没想到,这个外形粗犷、声音粗糙的西北汉子,竟有如此细腻柔软的内心。很快,一个摄影小组应运而生。业余时间,小组成员一起交流摄影技术,定期设计制作海报,张贴到餐厅或通道中。

  “班长,这张照片里有我,能不能送给我?”那次,一组摄影作品刚展示出来没多久,就有战友跑来找李刚。后来,那批照片悉数被战友“抢”走,竟没留下一张。自那以后,来找李刚学摄影的战友越来越多。

  这两年,山东舰上像摄影小组这样的群众性队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统一命名为“海”字系列。李刚牵头的摄影小组得名“海鸥照相馆”,舰员高妍领衔的文艺小组称为“海燕文艺社”。

  一次,高妍和李刚一合计,由“海鸥照相馆”和“海燕文艺社”联合承办一次“诗词分享会”,为每张摄影作品配一首诗词,共同赏析。这一充满“诗情画意”和水兵特色的创意活动,得到舰上战友的好评。

  月夜,在活动室讲解完摄影技巧后,李刚带着组员们来到山东舰甲板上。大家簇拥在一起,热情高涨。有人拍到了深邃而纯净的海上星空,有人拍到了可遇不可求的月景。还有人拍下了水兵们围在一起学摄影的场景。

  当付出有了回馈,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如果说‘海鸥照相馆’给我带来了什么收获,我想,应该是个人价值的延伸。”李刚告诉记者,“只有经历和见识多了,思维才能更开阔。今后,我还想去更远的地方,拍更多照片。”

  李刚的微信头像,是一只振翅奋飞的海鸥,微信签名是“选择更远的远方……”

一群航母舰员的时代“快门”

  山东舰舰员余雳用镜头记录大国战舰的深蓝航迹。张焜摄

  爱尝试,孕育一切可能

  “叮铃铃——”山东舰通信网络班下士余雳,迅速奔向战位。

  24岁的余雳是重庆人,生日恰是国庆节当天。高考填报志愿时,余雳报考了定向军士。在地方职业院校学习两年半通信技术后,他登上“大国重器”,成为航母山东舰上一名舰员。

  谈到舰上的战友,不善言谈的余雳用一个“卷”字来形容:班里的战友们都很“卷”,平时在一起,聊的大多是工作。

  除了钻研通信专业外,余雳一直想学点有意思的新东西。一次熄灯后,他正钻在被窝看一本摄影杂志。不想,一名值班领导来查夜,余雳被抓个正着。

  “你喜欢摄影?以后有机会,可以去舰上新闻中心学习一下。”没想到,这名领导给了余雳一个实地学习摄影的机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余雳加入了“海鸥照相馆”,学习图片处理和平面设计,还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战友,张焜就是其中一个。张焜来自山东舰航空部门,和余雳是同年兵。

  山东舰会议室一角,身材高大的张焜站在一张凳子上,扛着摄像机。由于天花板比较低,他不得不弯下身子、撅着屁股,身体呈现出S形,看起来滑稽好笑。这一幕,也被余雳悄悄定格。

  最近,让余雳颇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他包揽了班长杨志刚结婚请柬设计和婚礼摄像等后期工作。用自己所学,为亲爱的战友们定格幸福,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拍了这么多照片,余雳最满意的就是那张战友们检修装备的工作照: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蹲着,有的站着,各自忙着手头的工作,专注而自然。他觉得,日常的一幕,真实而又生动。

  以前,余雳总不知道业余时间自己该干点什么好,有时刷刷手机、打打游戏,半个周末就过去了。现在,余雳戒了游戏,制订了一个自学视频编辑的学习计划,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的目标是:一个人能顶一个团队。虽然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能连迈出脚的勇气都没有。”他笑着说。

  摄影,让水兵们的舰上生活更加充实;“海鸥照相馆”,让战友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成立“海鸥照相馆”之初,李刚并没有意识到,学摄影究竟能给战友们带来什么。现实中,超越他想象的事又何止这一件。

  那年休假,李刚带着母亲到西安古城墙上游览。景区有个供游客填写“心愿卡”的地方。当时,李刚提笔写下4个字——环游世界。

  一旁的母亲瞥见,开起了儿子的玩笑:“还环游世界?能把中国先游明白就不错了!”听母亲这么一说,李刚自己也笑了。

  不久前,李刚随山东舰赴西太平洋参加训练。想起多年前写下的那个心愿,他不禁内心说:“妈,你看,我正在环游世界的路上呢。”

  (采访得到杜黎鑫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本文刊于8月2日解放军报05版

[责任编辑:熊宪斌]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在陕西省韩城市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龙门水文站。西临陕西韩城,东临山西河津,一条钢索缆道牵引在晋陕峡谷间,这是龙门水文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美容美发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聚焦美容美发行业,看几位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如何绽放光彩。
01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
01
当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30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场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工地趣味运动会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处中铁二十局市政工程公司项目现场举行。
30
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园
3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9
简牍,取材竹木、记载文字,是纸张发明前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
29
当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携手北京联合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开通货币兑换服务。王府井站货币兑换店可提供美元、欧元、日元等40余种货币的即时兑换服务,便利境外游客支付需求与本地居民出境金融需要。
29
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