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安三万里》的导演,谢君伟和邹靖正在全国各地跑路演。这部以李白、高适起伏跌宕的人生际遇与知己之情为主线,用星光璀璨的诗人群像穿起大唐兴衰与诗词宇宙的中国动画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2,总票房突破9亿。不过,比起“扶摇直上”的数据和流量,最令主创人员欣喜的是来自观众的共鸣。
邹靖说,在大家心目中,李白是潇洒不羁的天纵奇才,但主创人员并不想拍一部传奇的、让观众无法代入的“李白传”,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普通人”,用他的视角去观察李白,看到李白“谪仙人”之外的完整人生。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分别被誉为“诗仙”“诗圣”,杜甫又一直仰慕李白的才情,似乎是非常合适的“第二个人”。但最大的问题是,李杜之间年龄相差不小,而“我们希望找到的这个人,要和李白处在相近的人生状态,他们相遇、相知,互为映照,又因为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个人的选择,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抱着这样的想法,主创人员参考诗词和史料,将目光投向了似乎不那么“出名”的边塞诗人高适。
“他和李白之间有书信和诗词的往来,两个人比较熟,中年之后又一起去游历过,这就给我们在两位诗人之间建立故事提供了基础。”
入行十年,“90后”配音演员杨天翔觉得,《长安三万里》中的角色对他最大的挑战是表演的年龄跨度。“我一直要配到他40多岁的年纪,这是大大超出我自己的年龄和人生体验的。”
为解决这个难题,他做的功课,是模仿。在片中,老年高适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资深配音演员吴俊全配音,他是剧组最年长的配音演员,参与录音时已经76岁了。《长安三万里》中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经他演绎,打动了影院中的无数观众,而在影片上映之前,这句台词先击中了杨天翔。
那段时间,杨天翔在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地用吴老师老年高适的音色和情绪去说话。这番模仿的笨功课没白做——影片中最绚烂的“将进酒”一段结束,大梦醒来,当高适对李白缓缓说出,“你是天上谪仙人,我是地上的凡人”那一句,“我是受到吴老师的启发,才能理解一个年长又坚韧的失意者,该怎样表达内心的感情,没有吴老师,我是不会那样去表演的。”
一位网友看完电影之后,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评论:如果用李白的诗给《长安三万里》拟定小标题,第一部分应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二部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第三部分是“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最后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不知道这是哪位网友写的,但我觉得总结得特别好!”谢君伟说,这四句诗确实可以作为影片中李白与高适的人生写照;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伟大的诗句透过屏幕穿越千年而来,依然映射着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青春年少时,向往直抵九天的大鹏;初经挫折,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到中年,蹉跎疲惫时,感慨天地逆旅……“我们可能都是这样”,谢君伟说,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希望每个坚持走下去的人,最终都能迎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开阔。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