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2023-07-19 18:23来源: 周到上海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上海市病媒生物监测最新结果显示,出梅后,上海气温大幅升高,降水增多,蚊蝇繁殖加快,蚊虫密度将达到全年高峰。监测还发现,能传播登革热等传染病的白纹伊蚊数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

  蚊虫大肆出现,不少网络热传的“防蚊诀窍”却不靠谱。

  这些人独得蚊虫“宠爱”

  二氧化碳排出较多的人: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对蚊子而言具有强烈的趋食性,二氧化碳排得多的人,聚集在他身体周围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在蚊子独特的视野中所呈现的“图像”就会更加清晰,便于蚊子进行定向追踪。

  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的人: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乳酸含量较高,排出的汗液酸度也较高,这种酸度对蚊子也具有吸引力。蚊子喜欢代谢旺盛的人,所以小孩易遭蚊叮,老人则不受青睐。孕妇也比较招蚊子,因为孕妇较正常人呼气量增多21%,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会将大把蚊子吸引过来。

  喜欢化妆的人:很多含有硬脂酸的香水,带有花香味的发胶、面霜等化妆品对蚊子的诱惑力都非同寻常,涂抹上这些之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喜欢深色着装的人:蚊子喜欢黑暗,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吸血,所以经常一夜醒来,我们满身包。白天,当人们穿着深色衣服时,反射的光线较暗,恰恰会投其所好。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

  小宝宝特别招蚊子:比起成年人,细皮嫩肉的小宝宝总是更招蚊子喜欢,因为小宝宝出汗多、新陈代谢快、体温偏高。每一点都跟蚊子的喜好完美契合。

  这些防蚊“秘诀”“法宝”

  都不可信

  随着蚊子增多,各种防蚊“秘诀”和“法宝”的人气也在攀升,但其中有很多“不靠谱”和“智商税”。

  其一,驱蚊贴、驱蚊手环的防护效果有限。

  这类产品的原理是利用芳香类植物精油,散发出蚊子不喜欢的气味。但它们只是局部黏贴或佩戴,通常只能保护黏贴或佩戴位置周围十几平方厘米的皮肤。加上空气流通,这类产品的气味持续时间和辐射效果都会打折扣。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即使黏贴或佩戴了驱蚊贴、驱蚊手环,身上仍旧留下了蚊子块。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驱蚊贴、驱蚊手环选择众多(电商平台截屏)

  其二,洋葱、大蒜、生姜等榨汁涂抹或大量食用,不能驱蚊,却很可能“驱人”。

  这一偏方与驱蚊贴、驱蚊手环相类似,也是利用气味驱蚊。可同样受制于环境,作用有限。况且,很多人也不喜欢它们的气味,涂多了或者吃多了,反而会“驱人”。

  其三,喷洒维生素B1溶解液或口服维生素B1没效果。

  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以上做法有效。而且维生素B1的分子结构不稳定,怕热且见光易分解,溶解在水里喷洒的做法本来就不科学。

  其四,大量种植芳香类植物的效果也未必理想。

  有人提出,如果在家中大量种植薄荷、香茅、柠檬草等能散发蚊虫不喜气味的植物,就能将蚊虫阻挡在外。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这类植物大量分泌香味时,往往伴随着物理损伤——比如人们用手摩擦叶片时,气味会浓一些。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这类植物散发的气味浓度不足以驱蚊;若真的达到了驱蚊浓度,又可能将身处室内的人熏跑。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芳香味植物真能驱蚊吗?

  其五,超声波驱蚊产品涉嫌“智商税”。

  与针对蚊子嗅觉的驱蚊偏方或产品不同,超声波驱蚊针对的是蚊子的听觉,听起来很有道理——通过超声波发射器甚至手机App,发出蚊子难以接受的超声波,继而达到驱蚊效果。很多商家更是声称,这类产品适用于母婴等特殊人群,无毒无害。

  然而,超声波驱蚊只是理论可行。且不说这些产品或App发出来的超声波是否真的为蚊子所不喜,即便真有效,也面临蚊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感知的超声波频段不同等现状,不可能驱走所有的蚊子。

  更要注意的是,部分超声波驱蚊器会发出“滴滴”“嘶嘶”等单调声响,人体长期处在其中,容易产生烦躁情绪等生理不适。尤其是承受能力较弱的婴幼儿,更可能因此哭闹、无法安然入睡等,不利于成长。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理性看待超声波驱蚊(电商平台和App市场截屏)

  遇见这几种虫子,

  千万别拍死!

  隐翅虫

  隐翅虫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但是被它伤害过的人一定刻骨铭心。隐翅虫可以简单分为有毒和没毒的两种,有毒的就是下图红黑相间的样子。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河边

  对人体伤害:隐翅虫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它的体内含有隐翅虫素。当人们把它拍死的同时,大量酸性毒液会渗出,并灼烧、腐蚀皮肤。

  被咬了怎么办:不要拍死,把隐翅虫吹到地上,再踩死。

  受伤如何处理:如果不小心被毒液灼伤,建议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中和毒素减轻对皮肤的损害,尽快就医。

  绿刺蛾幼虫

  绿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是比较常见的毛毛虫,全身都是毒刺和毒毛,拍死它们,就和拍仙人掌差不多。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常出没地点:果树周围、草丛

  对人体伤害:绿刺蛾幼虫的毒毛和毒刺都很细小,往往被刺了后不是一根,它的毒液会引起急性皮炎,大面积的红肿、刺痛。

  受伤如何处理:可以用树枝把它从身上挑起来,直接拍死可能会把绿刺蛾幼虫身上的毒毛和毒刺扎进皮肤中,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果已经出现了红肿刺痒的症状,可以用胶带在患处粘出毒毛,并用肥皂水冲洗,如果没有好转建议到医院就医。

  蜱虫

  蜱虫也叫“草爬子”,以吸食哺乳动物的血为生。它们可以把头埋在人的皮肤下面,吸血后体积可以膨胀到原来的10倍大。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树林中

  对人体伤害:和前两种虫子不一样,蜱虫叮咬后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但也会有瘙痒、红肿的症状。除此之外蜱虫还会传染莱姆病、森林脑病等。

  受伤如何处理:发现蜱虫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把蜱虫扯掉,拉扯反而会使它钻得更深,还容易将它的头部残留在皮肤里。

  可用酒精、烟头刺激蜱虫从皮肤中出来,如果没有效果,或者伴有发烧等症状,建议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

  蜜蜂

  大家应该都知道被蜜蜂蜇了会肿,但不是所有蜜蜂都会蜇人。只有工蜂会蜇人,雄蜂、蜂后就不会。

上海蚊虫密度将达全年高峰!这些防蚊“偏方”“法宝”都不靠谱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花丛

  对人体伤害:蜜蜂蜇人的时候,尾巴上的毒针会把毒液带到人体中。

  来自“毒液腺”的毒液是弱酸性,所以被蜇的部位会感觉红肿、热痛,如果拍死蜜蜂,毒刺可能会留在皮肤内。

  受伤如何处理:蜜蜂的毒针带倒钩,普通人很难自己把毒针取出,建议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

  综合:上观新闻、上海辟谣平台、东方网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受连日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沿江一线的乡镇出现内涝、道路溜方等情况。洪水退后,当地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灾后自救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7
当日,“三沙市2025年海上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举行。
27
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产量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产量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
27
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叠加影响,6月24日,都柳江贵州榕江、从江段遭遇特大洪水,灾情严峻。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叠加影响,6月24日,都柳江贵州榕江、从江段遭遇特大洪水,灾情严峻。
26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军红说,炎热酷暑、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产热与散热调节功能失衡,“冷却系统”崩溃,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大脑“宕机”,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26
新建沪宁合高铁安徽段站前四标最后一榀40米箱梁完成架设(6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据悉,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北沿江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
26
题:多方合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击贵州榕江、从江抗洪一线 黔东南州公安局紧急调配冲锋舟、皮划艇、发电机等应急救援物资装备3126件(套)送往灾区,保障抗洪抢险。
25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始凿于初唐,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大足石刻已有75处文保单位实现数字化信息采集全覆盖,初步完成数字档案建设。大足石刻景区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建“智慧景区”,打造8K球幕电影、VR体验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25
随着2025年暑期旅游旺季临近,海南省三亚市文旅部门精心打造“清凉三亚·浪漫天涯”主题旅游季。三亚附近海域聚集了各式游艇,场面蔚为壮观,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游艇出海游玩,乐享美丽三亚的欢动与清凉。
25
这是6月23日在河南济源拍摄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启动实施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本次调水调沙将历时17天左右。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