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6人上山摘吃野生菌,4人被急送云南抢救

2023-06-30 08:40来源: 贵阳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各地雨量的增加,最近进入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好时节,吃菌的人越来越多,野生菌中毒事件也在接连发生。就在前几天,家住贵州省盘州市的4人一起采食了不少杂菌,导致急性野生菌中毒,目前正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救治。

  误食亚稀褶红菇

  其中一人情况危急

  最近一段时间,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内,有不少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前来就诊,其中就有来自贵州盘州的4名食菌中毒患者。据了解,这4人自行上山采摘杂菌,在家烹饪食用后,出现了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贵州6人上山摘吃野生菌,4人被急送云南抢救

  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的贵州市民张女士 视频截图

  患者张女士说:“就是自己摘回家吃嘛,吃了之后就难受,就想吐,闷。我就上网查了下症状,发现自己可能是中毒了,就赶快去医院,想着洗胃。”

  张女士说,当时他们共有6人一起食用野生菌,发现身体出现不适后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其中4人因为病情严重,被及时转送到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中毒临床救治基地救治。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段红丹介绍:“(他们)到当地医院后,经化验发现有肌溶解,当地医生怀疑有亚稀褶红菇中毒。亚稀褶红菇是一种致命的毒菌,所以就从贵州转到了我们科。”

  医生介绍,经过辨认,这4名患者采食的杂菌中包括了亚稀褶红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苦牛肝菌等,其中亚稀褶红菇含有剧毒,通过烹饪也无法分解其中的毒素。

  段红丹介绍:“误食亚稀褶红菇后,刚开始是消化道的症状,但是其毒素会造成肌溶解状况,全身的横纹肌都会出现肌溶解,包括心肌也是横纹肌,也会跟着溶解。一旦心肌溶解就会引发心律失常、休克等等很严重的症状。所以当时患者一送来,因为有休克、呼吸困难,我们马上就插管上机了。”

贵州6人上山摘吃野生菌,4人被急送云南抢救

  目前,4名患者中有一人情况危急被转入了ICU,其余3人也在继续接受治疗。医生再次提醒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也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

  段红丹说:“我们可以食用的叫密褶红菇和稀褶红菇,不可食用的叫亚稀褶红菇,但它们从外观上真的很难区分,唯一可以区分的点就是菌子背面的褶子,是密的、稀的,还是位于中间的,所以叫密褶、稀褶、亚稀褶。没有参照对象的情况下,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辨别,只能说如果不确定、不熟悉,就不要吃。”

  吃菌需谨慎

  4种中毒类型有致命危险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介绍,往年从6月初开始就会接收到野生菌中毒的病人,今年由于雨季来临较晚,6月18日那天,他们接到了第一拨野生菌群体中毒的病人。

  段红丹介绍:“每年6月到9月,我们科床位都是最满的。只要菌子一上市,我们科的各种菌子中毒的病人就来了。菌子中毒患者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季节性,还有就是一中毒就是一家人,一堆人去山上捡了菌子以后大家一起吃,所以经常表现为群体中毒。”

  医生表示,医院每年接收的野生菌中毒患者中,大多数是由于自行采摘野生菌食用后中毒的,如果是在正规饭店食用或正规渠道购买的野生菌,很少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段红丹介绍:“我们常说的‘见小人’ ,就可能是吃到了见手青,表现为神经精神型问题,但是它不致命,基本上不会遗留后遗症, 主要是一段时间的幻觉混乱。”

  医生表示,误食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产生的中毒症状有所不同。野生菌中毒大约可以分为7种临床症状类型,其中3种为不致命型、4种为致命型。

  段红丹介绍:“不致命的,比如黑牛肝中毒就是胃肠型表现,症状是呕吐腹泻。还有就是光过敏型,我们前几天还有一个群体中毒的。患者去采木耳,以为自己采的是木耳,实际上是外观极为相似的叶状耳盘菌,吃了以后第二天一晒太阳,全身皮肤就光过敏出现红肿。第三种是神经精神型,在昆明见得最多,就是吃了见手青中毒。致命的一般有4种类型,其中我们所说的致命鹅膏菌中毒就是肝损伤型、肾损伤型,亚稀褶红菇中毒则是肌溶解型,还有一个在昆明见得比较少的溶血型,会导致溶血型的菌子是鹿花菌。”

  医生建议,大家吃野生菌时一定要万分小心,不摘、不买、不吃来历不明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后一旦有中毒症状或反应,一定要及时催吐并前往医院就诊。

  ※提醒

  20余种菌子能引起严重中毒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毒菌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能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分别是毒蝇伞、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秋盔袍伞、毛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毒菌中,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

  1. 毒肽,会造成肝脏损害;

  2. 毒伞肽,会造成肝、肾损害;

  3. 毒蝇碱,会引起精神症状;

  4. 鹿花毒素,会导致红细胞受损。

  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5类:

  胃肠炎型

  进食毒菌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导致此类症状的菌子很多,如:红菇、乳菇、红网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伞、腊伞、环柄菇等。

  神经精神型

  进食毒菌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毒绳伞、豹斑毒伞的误食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流泪、心搏减慢等副交感神经症状。

  多脏器损伤型(肝损害型)

  进食毒菌后10—30小时,出现胃肠炎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一般病程2—3周,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此型中毒多由误食毒伞、白毒伞、毛柄白毒伞、亚稀褶黑菇等剧毒野生菌引起,可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广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无尿,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风、休克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达60%—80%。

  溶血型

  进食毒菌6—12小时后,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如误食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光过敏性皮炎型

  在短黑耳、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现,如面部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形如猪嘴一样。

  综合:云南发布、春城晚报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